发布时间:2025-09-01 浏览次数:37710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黑顶噪鹛,学名为 Garrulax affinis,是一种中型鸟类,隶属于雀形目画眉科噪鹛属。它们以其独特的羽色和响亮的鸣叫声而闻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黑顶噪鹛
· 英文名: Black-faced Laughingthrush
· 学名: Garrulax affinis
· 分类: 雀形目 > 画眉科 > 噪鹛属
形态特征
黑顶噪鹛体长约为 25-28 厘米,是一种体型中等的噪鹛。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部的黑色“面具”。
· 头部: 头顶、眼先、眼周、颊部和耳羽均为黑色或黑褐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过眼纹,像戴着一个黑色的面具,这也是其英文名“Black-faced”的由来。
· 体羽:
· 上体(背部、腰部、尾上覆羽): 主要为橄榄褐色或灰褐色。
· 下体(喉、胸、腹): 喉部和胸部通常为灰色或棕灰色,腹部和尾下覆羽颜色较浅,多为橄榄色或皮黄色。
· 尾羽: 尾羽较长,呈橄榄褐色,末端有时颜色较深。
· 喙和脚: 喙为黑色,相对强壮,适合啄食;脚为黑褐色或灰褐色。
分布与栖息地
· 地理分布: 黑顶噪鹛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及中国西南部。具体包括:
· 中国: 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西部、甘肃南部等地。
· 国外: 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等。
· 栖息地: 它们典型栖息于海拔 1500米至3600米 的中高山地带。喜欢在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茂密的灌木丛以及林缘地带活动。通常在植被茂密、环境潮湿的山坡和河谷地带出没。
生活习性
1. 群居性: 黑顶噪鹛是高度群居的鸟类,常结成几只到十几只的小群活动,在非繁殖期甚至会形成更大的群体。它们在灌丛和树林下层穿梭,非常活跃。
2. 食性: 属于杂食性。食物包括:
· 动物性食物: 昆虫(如甲虫、毛虫)、蜘蛛、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 植物性食物: 植物的果实、浆果、种子等。
它们多在林下的落叶层和灌木丛中翻找觅食。
3. 鸣叫声: 正如其名“噪鹛”,它们的叫声非常响亮、嘈杂且多变。通常能听到一连串急促、尖锐的“唧唧喳喳”声,群体成员之间会相互呼应。有时也会发出婉转的哨音。它们的叫声是森林里非常容易辨识的声音之一。
4. 繁殖: 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 5月至7月。巢穴呈杯状,由细枝、草茎、苔藓等材料构成,多建在灌木或矮树的枝杈上。每窝产卵 2-4枚,卵为蓝色或蓝绿色。
保护状况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 评为 无危。
· 中国: 由于其分布范围相对较广,种群数量趋势稳定,目前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物种。但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栖息地的保护仍然非常重要。
总结与特点
总而言之,黑顶噪鹛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山森林鸟类。其黑色的“头罩”或“面具” 是快速识别它的关键特征。它们活泼好动、叫声喧闹,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一道常见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