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1 浏览次数:40180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灰蓝姬鹟是一种小巧而活泼的鸟类。
特征描述
中文名: 灰蓝姬鹟
学名: Ficedula tricolor
目科属 :雀形目 > 鹟科 > 姬鹟属
体长: 约 10 - 13 厘米
主要体征 :雄鸟上体深灰蓝色,喉部有三角形白斑,尾羽基部白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 。停栖时常下垂翅膀并上下抽动尾巴 。
主要食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如叶甲、蚂蚁、小蜂等 。
栖息环境 :夏季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森林,冬季会下迁至低海拔地区。
分布范围 :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地区。在中国见于华中、西南及西藏等地 。
保护状况 :IUCN评级为无危(LC),并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与习性
灰蓝姬鹟的雄鸟和雌鸟在羽色上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在鸟类中称为“性二型”。
· 雄鸟:身披独特的深灰蓝色“外衣”,前额颜色更淡更亮。脸颊和头侧部为黑色,与喉部的白色三角形斑块形成鲜明对比。它的尾羽除了中央一对是纯黑色外,其余尾羽的基部都有大块白色,这在飞行时尤其显眼 。
· 雌鸟:则显得朴素很多,全身以橄榄褐色为主,尾部略带红棕色,下体为棕白色 。
它们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性:在停歇时,常常低垂着翅膀,并不停地将尾羽上下抖动 。鸣叫声也很有特点,告警声像是“ee-tick”或一连串快速的“ee-tick-tick-tick-tick” 。
栖息地与分布
灰蓝姬鹟偏爱山地环境。在夏季(繁殖期),它们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米至3000米,甚至可达4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茂密的灌丛中 。到了冬季,则会迁徙到海拔较低的山脚、丘陵地带的林缘和灌丛里活动 。
其分布范围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中心,延伸至印度东北部、中国南部及缅甸等地 。在中国,它们的身影见于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等多个省份 。近年来,在广西等地也有新的发现记录,说明其分布范围可能比已知的更广 。
繁殖与保护
灰蓝姬鹟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月至7月 。它们会精心选择山崖边、河岸洞穴或倒木树桩下的洞穴作为巢址,用苔藓、细草茎和动物毛发等材料筑成杯状巢 。每窝通常产卵3至4枚,由雌鸟主要负责孵化,雏鸟由双亲共同喂养长大 。
目前,灰蓝姬鹟的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相对稳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评估为无危(LC) 级别 。在中国,它也被收录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受到相应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