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42127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黑翅长脚鹬是一种姿态极其优雅、特征非常鲜明的湿地水鸟,因其修长无比的粉红色双腿,被誉为“水中超模”或“红腿娘子”。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黑翅长脚鹬
· 学名: Himantopus himantopus
· 英文名: Black-winged Stilt
· 分类: 鸟纲 > 鸻形目 > 反嘴鹬科 > 长脚鹬属
形态特征
· 最显著特征:
· 长腿: 拥有一双极其修长(约占身高的三分之二)的粉红色或橙红色双腿,这是其最引人注目的标志。
· 体色: 身体羽毛呈现出强烈的黑白对比。体背、翅膀为有光泽的黑色,而腹部、腰部和尾部为纯白色。
· 喙: 长而细直,呈黑色,非常适合在浅水中啄食。
· 体型: 体长约35-40厘米,但因其长腿,站立时显得非常高挑。
· 雌雄差异: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雌鸟背部羽毛的黑色部分可能略带褐色调,且眼睛上方的白色区域更宽。
· 幼鸟: 幼鸟的背部黑色区域会被灰褐色羽毛所替代,腿的颜色也较浅。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范围: 分布非常广泛,几乎遍布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 中国分布: 在中国,夏季于东北、西北及华北等地繁殖,冬季则迁徙到华南、华东及西南等温暖地区越冬。在许多地方的湿地,它也是常见的夏侯鸟或旅鸟。
· 栖息地: 完全依赖于湿地环境。
· 偏好: 喜欢开阔、平坦的浅水区域,如淡水或咸水湖泊、沼泽、池塘、滩涂、水稻田和盐田等。水深一般不超过其长腿所能及的范围。
生活习性
· 捕食行为:
· 常在浅水中踱步行走,利用长腿的优势走到更深一些的水域觅食。
· 通过长喙在水中或泥滩上频繁地啄食,或快速左右摆动头部扫动水面,感知并捕捉猎物。
· 食性: 主要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蝌蚪和蠕虫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
· 行为:
· 集群性: 常结成小群活动,繁殖期后也会形成较大的群体。
· 警觉性高: 性情机警,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尖锐的“唧唧”叫声,并飞离一段距离。
· 飞行姿态: 飞行时双腿向后伸直,远远超出尾部,姿态优雅,黑白分明的翅膀非常显眼。
繁殖与保护现状
· 繁殖: 繁殖期在春夏季。
· 求偶: 求偶行为有趣,雄鸟会围着雌鸟打转,并为其梳理羽毛。
· 鸟巢: 巢非常简陋,通常是在水边地面上的一个浅坑,内垫少许草茎或小石子。
· 产卵: 每窝通常产4枚卵,卵为橄榄绿色或黄褐色,带有深色斑点。卵的形状像一颗巨大的梨,能有效防止滚动。
· 护巢行为: 亲鸟有强烈的护巢行为,会对靠近巢穴的入侵者(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进行俯冲驱赶或“拟伤表演”(假装受伤以引开天敌)。
· 保护状况:
·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黑翅长脚鹬被评估为无危 级别。
· 其全球种群数量较大。然而,由于其依赖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是其面临的主要威胁。
主要特点与总结
1. 极致的形态适应: 长腿和长喙是它适应浅水觅食生活的完美工具,是其最成功的进化特征。
2. 优雅的象征: 无论是亭亭玉立的站姿,还是空中舒展的飞行,都极具观赏性,是湿地公园和自然摄影爱好者非常喜爱的鸟类。
3. 湿地健康的指示剂: 黑翅长脚鹬的存在与否,常常能反映一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一片能吸引它们栖息繁殖的湿地,通常意味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总而言之,黑翅长脚鹬以其独一无二的外形和优雅的气质,成为了湿地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认识和保护它们,也是保护我们宝贵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