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阳市全国科普月鸟类知识科普---凤头雀嘴鹎

发布时间:2025-09-07      浏览次数:41051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凤头雀嘴鹎是一种外形非常独特、极具辨识度的鹎科鸟类。它那标志性的“凤头”和奇特的嘴型,让人过目难忘。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凤头雀嘴鹎
· 学名: Spizixos canifrons
· 英文名: Crested Finchbill
· 分类: 鸟纲 > 雀形目 > 鹎科 > 雀嘴鹎属


形态特征


· 体型: 中等体型的鹎类,体长约20-23厘米。体型略显粗壮。
· 最显著特征:
  · 凤头: 头顶具有一个非常醒目、耸立的羽冠,即“凤头”,颜色为灰黑色,边缘带橄榄绿色。
  · 嘴型: 喙粗短、厚实,呈象牙白色或淡粉色,形似雀类的喙(这也是“雀嘴鹎”属名的由来),与其他鹎科鸟类细长且下弯的喙明显不同。
· 体色:
  · 头部: 额头和脸罩为黑色,与白色的喉部形成鲜明对比。
  · 上体: 包括背部、翅膀和尾羽,主要为橄榄绿色。
  · 下体: 胸部和腹部为黄绿色或灰绿色,尾下覆羽为鲜黄色。
· 脚: 脚为铅灰色。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范围: 凤头雀嘴鹎是东洋界的特有鸟种。
  · 国内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广西西部,以及西藏东南部。
  · 国外分布: 亦见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越南北部等喜马拉雅山脉东麓及邻近区域。
· 栖息地: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30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林、林缘地带、果园和村庄附近的灌丛中。它们比较适应有人类活动的环境。


生活习性


· 食性: 杂食性。
  · 植物性食物: 主要以各种树木和灌木的果实、浆果、种子为食,特别偏爱蔷薇科植物的果实(如火棘、棠梨)和榕树果等。
  · 动物性食物: 在繁殖期也会捕食昆虫,为雏鸟提供高蛋白食物。
· 行为:
  · 群居性: 常结成小群活动,在果树上觅食时尤为明显,有时会与其他鹎类混群。
  · 鸣叫: 叫声响亮而多变,通常是一连串清脆的哨音,如“pi-pi-pi-pi”或“chi-pi, chi-pi”。
  · 飞行: 飞行姿态略显笨重,呈波浪形。
· 独特的喙: 其厚实的喙非常适合咬碎各种果实和种子,体现了其对食果习性的高度适应。


繁殖与保护现状


· 繁殖: 繁殖期通常在春夏季(4-7月)。
  · 鸟巢: 巢呈杯状,筑于灌木或乔木的枝杈上,由细枝、草茎、苔藓等材料构成。
  · 产卵: 每窝产卵2-4枚,卵为淡粉色或白色,带有斑点。
· 保护状况:
  ·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凤头雀嘴鹎被评估为无危 级别。
  · 在其分布区内,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由于能适应人类干扰后的次生环境,生存压力较小。但局部地区的栖息地丧失仍可能对其造成影响。


主要辨识特征与总结


1. 独一无二的外观: 耸立的灰色凤头 + 厚实的象牙白短喙 + 黑白分明的头部,这三点组合使其几乎不可能被误认。
2. 食果专家: 其特殊的嘴型是长期适应食果生活的结果,在鹎科中独树一帜。
3. 西南山区特色鸟: 是中国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代表性鸟类之一,对于观鸟者来说,在云南、四川等地看到它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总而言之,凤头雀嘴鹎是一种外形可爱、习性独特且易于观察的鸟类,是了解中国西南地区鸟类多样性的一个绝佳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