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阳市全国科普月鸟类知识科普--- 灰头绿啄木鸟

发布时间:2025-09-09      浏览次数:53212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拍摄地:海阳湿地                  拍摄人:于海涛

灰头绿啄木鸟是中国境内最常见、分布最广的啄木鸟之一,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响亮的鸣叫而容易被观察到。

核心特征速览
· 中文名: 灰头绿啄木鸟
· 拉丁学名: Picus canus
· 英文名: Grey-headed Woodpecker
· 分类: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绿啄木鸟属

形态特征

灰头绿啄木鸟的体色以绿色和灰色为主,显得不那么艳丽,但非常耐看。
1. 头部:
   · 灰色头部: 正如其名,它的头顶和脸部是均匀的灰绿色或暗灰色,这是与另一种常见的大斑啄木鸟(头部为黑白相间)最直接的区别。
   · 红顶: 注意,只有雄鸟在头顶前部有一块鲜艳的红色额斑,而雌鸟和幼鸟则完全没有红色。这是辨别雌雄的关键特征。
2. 身体:
   · 背部与翅膀: 主要为灰绿色或橄榄绿色。
   · 腰部与尾上覆羽: 为鲜亮的黄绿色,飞行时尤其明显。
   · 腹部: 为淡灰绿色或污白色,带有深色纵纹。
3. 其他特征:
   · 喙: 呈铅灰色,强健有力,像一把凿子。
   · 虹膜: 眼睛的虹膜呈红色或棕红色。
   · 脚: 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非常适合攀爬树干。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范围: 分布非常广泛,遍布欧亚大陆的森林地带。在中国,从最北的东北地区到西南的云贵高原,乃至东南沿海地区都有分布,多为留鸟(即常年居住在一个地方,不随季节迁徙)。
· 栖息环境: 适应性强,栖息于多种林地环境,包括:
  · 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 丘陵地带的次生林和果园
  · 城市公园和校园中只要有足够多的大树,也常有它们的踪影。

生活习性与行为

1. 食性:
   · 杂食性,但以蚂蚁为主食,占其食物的很大比例。它们会用强健的喙撬开树皮或朽木,用长满倒刺的长舌舔食蚂蚁及其卵、蛹。
   · 也吃其他昆虫(如天牛幼虫)和部分植物性食物(如野果、种子)。
2. 啄木行为:
   · 与“笃笃笃”猛烈敲击树干的大斑啄木鸟不同,灰头绿啄木鸟的啄木声相对较轻、较稀疏。它们更多是用喙撬和凿,而不是高速敲击。
   · 它们也会在地面觅食,尤其是在蚂蚁巢附近。
3. 鸣叫声:
   · 叫声非常洪亮、清脆,是一种连续、带有颤音的“嘎嘎嘎……” 或 “呱呱呱……” 声,类似大笑,有时能持续十多秒,在林中非常引人注目。春季繁殖期鸣叫尤为频繁。
4. 繁殖:
   · 自行在树干上凿洞为巢。巢洞入口圆形,内部宽敞。每窝产卵4-6枚,雌雄亲鸟共同孵化和育雏。

保护现状

灰头绿啄木鸟在我国分布广、数量较多,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无危(LC)。同时,它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动物),受到法律保护。

总结与识别要点

· 识别口诀:“灰头灰脸绿衣裳,雄鸟额顶一点红。”
· 与近似的绿啄木鸟区别:还有一种“黑枕绿啄木鸟”,其雄鸟是整个头顶红色,且有一条黑色的过眼纹,与灰头绿啄木鸟的灰色头部和仅额部红色有明显不同。

灰头绿啄木鸟是森林健康的“指示剂”,它们的存在意味着林地昆虫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较为完整。下次在公园或树林里,不妨多留意一下那种洪亮如笑的鸟叫声,或许就能发现这位“森林医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