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阳市全国科普月鸟类知识科普--- 大斑啄木鸟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40205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拍摄地:海阳湿地          拍摄人:于海涛

大斑啄木鸟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也是最“经典”的啄木鸟形象代表。我们平时听到“笃笃笃”的啄木声,很大概率就来自于它。

核心特征速览

· 中文名: 大斑啄木鸟
· 拉丁学名: Dendrocopos major
· 英文名: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 分类: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啄木鸟属
· 标志性特征: 黑白相间的体色,以及雄鸟后脑勺的红色斑块。


形态特征


大斑啄木鸟的羽色是对比鲜明的黑白两色,并带有醒目的红色斑纹。


1. 体色:
   · 主体颜色: 背部、翅膀和尾羽为黑色。
   · 白色斑块: 肩部有大型的白色肩斑,翅膀上有成排的白斑,脸颊和颈部侧面为白色,形成明显的黑白相间图案。
   · 腹部: 为污白色或淡棕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有一块鲜艳的红色,这是非常重要的识别特征(飞行或从下方看时明显)。
2. 头部与红色斑纹(辨别雌雄的关键):
   · 雄鸟: 头顶和后颈为黑色,在后脑勺部位有一块鲜明的红色枕斑。
   · 雌鸟: 与雄鸟相似,但完全没有后脑勺的红色斑块,整个头顶都是黑色。
   · 幼鸟: 头顶为红色,但羽毛较杂乱,可据此与成鸟区分。
3. 其他特征:
   · 喙: 像一把坚硬的凿子,呈铅灰色。
   · 脚: 典型的啄木鸟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爪钩锋利,适于攀爬。
   · 尾羽: 尾羽的羽干坚硬而有弹性,在爬树时能起到支撑作用。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范围: 分布极其广泛,遍布欧亚大陆的森林地区。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除西藏高原部分极高海拔地区外)都有分布,是常见的留鸟。
· 栖息环境: 适应性非常强,从茂密的原始林、次生林到城市公园、植物园、校园,甚至庭院中的大片林地都能生存。


生活习性与行为


1. 啄木行为与食性:
   · 著名的“笃笃”声: 大斑啄木鸟以其响亮的啄木声而闻名。这声音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啄开树皮,寻找藏匿其中的昆虫(如天牛、小蠹虫的幼虫);二是为了宣示领域和吸引配偶,这种声音被称为“击鼓声”,通常节奏快而响亮。
   · 杂食性: 夏季主要以昆虫为食。秋冬季节,昆虫稀少时,它们会改吃植物性食物,如松子、坚果等。它们常把松果夹在树皮的裂缝中,像在工作台上一样固定住,然后啄食,这种地方被称为“啄木鸟砧板”。
   · 特长舌头: 它们的舌头极长,能伸出喙外很远,且舌尖带倒钩,能精准地将树洞深处的虫子钩出来。
2. 繁殖:
   · 自行在树干上凿洞为巢。它们会选择木质较软的树或枯树来凿洞。巢洞入口圆形,内部产卵4-7枚。雌雄亲鸟共同孵卵和育雏。
3. 飞行姿态:
   · 飞行呈波浪式,一扇一停,节奏感很强。


保护现状


大斑啄木鸟种群数量庞大且稳定,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无危(LC)。它们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医生”,能有效控制林木害虫。在中国,它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


总结与趣味点


· 识别口诀: “黑白花衣裳,屁股红彤彤,雄鸟后脑一点红。”
· 与灰头绿啄木鸟的区别: 大斑啄木鸟是黑白相间,腹部有红块;灰头绿啄木鸟是灰头绿背,雄鸟是额顶有红块。


大斑啄木鸟是森林里最具活力的象征之一。它的啄木声不仅是森林中的背景音,更是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标志。观察它辛勤“工作”的样子,总能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