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6-19      浏览次数:9893

作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典型代表之一,乡村民宿具有吸引人流,带动消费的作用,将初级农产品转变成旅游商品,逐步提升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与销售,展现乡村文化,提高乡民收入,促进当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转型,就地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闭环。

基于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搬运作用,通过打造高品质乡村民宿,从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等多个层面引爆乡村振兴。

一、民宿产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政策部委相继出台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等相关文件、政策鼓励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月30日,全国发展乡村民宿推进全域旅游现场会在浙江湖州安吉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丰富民宿供给 深化全域旅游》的讲话。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持续升级,乡村民宿消费潜力巨大,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将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旅游消费新领域。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产品之一,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消费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27%;民宿消费规模达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363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消费年均8%的预计增速。


二、民宿产业的融合特性推动乡村振兴

民宿产业有效利用闲置房屋,推动创业、创新。在交通、电气、移动通信等问题解决后,很多乡村已经初步具备民宿发展的条件。民宿有效利用闲置房屋,投资规模小,建设与运营相对简单,降低了住宿业的进入门槛,推动了住宿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民宿业态也在不断演化和升级,从农家乐到普通民宿,再到精品民宿,部分升级为小型精品酒店和主题酒店。

民宿产业呈集群化、适度规模化发展趋势部分民宿品牌经历了从单体民宿到一地多点,再到异地连锁或软品牌模式发展。目前,更多民宿品牌开始群落式发展,形成乡村度假综合体或田园度假综合体,客观上也形成了集群化发展。


       民宿发展凸显当地文化特色,促进乡村文化复兴。民宿由最开始的住宿设施,已演变为营造、展示、传递和分享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文化创意和情怀,成为一种度假生活方式。民宿的个性化、特色化要求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启发文化创意理念,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很多民宿还需要在建筑、装修、装饰、建筑材料、餐饮、客房用品等方面体现地域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复兴。城里人加入民宿大军,带来了新的理念、传播新的生活方式,对乡村文化、艺术审美、生活方式、文明传播发展起到示范效应、提升作用,促进乡村文化的嬗变和振兴。


生态环境保护是民宿发展的根本,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的优化是民宿发展的必要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民宿的基础。城里人因向往乡村的空气、绿色以及宁静、闲适、田园诗般的生活而到乡村去体验或经营民宿,他们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农村人改变。例如,在卫生习惯方面,农村厕所已开始由蹲坑改为抽水马桶,并建化粪池进行处理;在垃圾处理方面,生活垃圾、塑料袋、废纸等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统一处理;不少地方已开始安装地下管网和油污分离器等污水处理装置。在民宿发展好的地方,道路系统、建筑风貌、消防安全、生态环境等都在不断提升。民宿发展带来空间重构,美丽再现,形象重塑,乡村风貌、居民素质和乡村形象都得到极大提升。

民宿为乡村聚集人气,汇聚财富。随着民宿的发展,带动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以及人才开始向乡村汇聚,乡村产业得到振兴,文化开始复兴和振兴,环境得到改善,改变了以前产业空、年轻人空、房子空置、土地空闲的现象,重新聚集起人气。

三、民宿的发展方向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民宿的建立是在周围乡村,应当与村落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民宿在建立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周遭环境以及地形地貌不受到破坏,又要保证民宿本身的独特风格以及舒适程度。自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休闲与舒适共存。

  • 乡土与科技共生

旅客之所以选择到乡村来旅游就是想远离城市的喧嚣,找寻一份宁静舒适的生活状态,亲近自然和感受自然。这对于民宿的环境是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民宿的建造不仅要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也要运用现代科技注重内部构造,兼顾旅客住宿的感受以及民宿整体的舒适程度,要配备完善的家用电器,网络通信等。让住宿的客人既可以感受到便捷舒适的同时也要兼顾不能破坏民宿周围原有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尽可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这也是我国民宿目前需要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想要修建民宿难度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以及技术上的指导帮助。帮助这些民宿进行宣传从而吸引游客,增加收入,推动发展。


  • 制度与人性共生

民宿作为新型的旅游住宿模式,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法律的认可和规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民宿想要发展起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民宿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双重制度,内部的管理是依靠创业者对民宿有一个整体分析整体规划,而民宿的外部管理是依靠相关部门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统一标准化的管理。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宿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多民宿都是以出租承包的形式对乡村房屋进行改建,这样就会导致房价不断上涨,会对民宿市场造成恶意竞争的局面。

  • 创新与品质共存

        民宿如果想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的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现阶段来看,我国民宿的水平参差不齐。高品质民宿数量极少,但是创意独特,理念先进是民宿发展的“领头羊”。民宿的产业升级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理念、充满吸引力的风格以及高标准的服务品质。


莫干山民宿升级策略:


1.成立民宿行业协会

为通过行业自律提高民宿的门槛,全国首个民宿协会在莫干山成立。行业协会成立以后,开展了精品民宿评定。

2.在新业态的引进方面也在逐步引导

由原来的民宿1.0版本到2.0版本,逐渐向3.0版本迈进。引进的民宿项目更注重民宿本身的特质,避免有同质化的竞争。比如有以宠物 为主题的民宿,有以禅修为主题的民宿,还有让客人体验观鸟的自然教育主题民宿等,慢慢实现民宿向更深层发展。


3.注重引导农家乐的主题升级

莫干山的民宿外来占1/3,还有2/3是本地农户。但是有大部分农户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农家乐阶段,所以要对这部分进行引导。通过这几年的精品民宿的发展,农户的意识也在慢慢地转变。

如青岩民宿,这家民宿转型了两次,刚开始是以农家菜为主的农家乐,一年收入有五六万。在2008年的时候,莫干山民宿经济开始起来的时候,户主卖房间一个月的收入可以顶得上以前大半年的收入,之后装修了几个房子,对自己整个庭院进行了整改。当时的房价卖到两百块,开了一年之后收入达到十五六万,是原来的三倍。后来则是把家里把房子改成精品民宿。前前后后投入的改造资本三百多万,房间卖到一千八一间,只做了六间房,三个月下来收入达到六十几万。

4.注重集聚区的感觉建设

根据民宿的分布,莫干山有四个民宿集聚区,一个是民宿比较成熟的,还有一个是庙群,也是精品民宿的积聚地,另外是后湖村与先潭村,这四个民宿集聚区落实了一个为民办事的工程,为村里做基础设施道路的量化、美化工程。还设立了一个综合治理的服务点,帮助解决民宿相关的纠纷。

 

5.民宿软实力的提升

安装精品高端的发展,软实力就是民宿内练素质,比如成立协会,成立民宿学院、精品民宿,目的都是如何让让自己的民宿做得更好。



四、民宿的运营管理机制

1

民宿的服务与运营

依照民宿的新型体验类产品的特征,可将其服务划分为日常规范服务和个性特色服务。 

(1)标准化服务保障民宿有序运营

民宿本质是住宿酒店业,作为服务业,建立一套标准流程化的服务极为重要,这能为有序运营提供保障。运营方应依照这些标准的建立指导民宿员工的日常工作。对一些相对偏远或是体量较小的民宿来说,普通服务人员往往是附近居民。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订立各项标准,做好岗前培训非常关键。

(2)以个性特色服务为民宿赋予温度

个性化是民宿品牌的核心要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富有情调的空间场景布置;第二个方面是民宿人员的服务品质;第三个方面是特色配套服务提供。

个性与标准两者之间矛盾的协调是成就民宿的关键性要素。



<span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data-num="2"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