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阳市全国科普月鸟类知识科普---黄头鹡鸰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次数:45254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黄头鹡鸰是一种小型、活泼的鸣禽,因其雄鸟在繁殖期醒目的黄色头部而得名。它们属于鹡鸰科,与我们在水边常见的白鹡鸰是“亲戚”。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黄头鹡鸰
· 学名: Motacilla citreola
· 分类: 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
· 保护级别: 无危物种,种群数量较为稳定。


---


外形特征


黄头鹡鸰的体型修长,尾巴不停地上下摆动,这是鹡鸰科的典型特征。


· 繁殖期雄鸟: 这是它们最易辨认的形态。头部、喉部及整个下体均为明亮的柠檬黄色,与头后、背部的灰色或黑色形成鲜明对比。翅膀呈黑褐色,带有白色斑纹。尾巴长,黑色,外侧尾羽白色。
· 非繁殖期雄鸟/雌鸟/亚成鸟: 颜色不如繁殖期雄鸟鲜艳。头顶的黄色会变淡或出现暗色斑纹,背部多为灰褐色,下体黄色也较浅,甚至呈白色。雌鸟全年颜色都相对暗淡。
· 相似种鉴别: 容易与黄鹡鸰 混淆。主要区别在于:
  · 黄头鹡鸰: 黄色范围大,在繁殖期是整个头部都是黄色的。
  · 黄鹡鸰: 黄色主要在下体(胸腹部),头部通常是灰色或灰绿色的。


分布与栖息地


· 地理分布: 繁殖地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从东欧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蒙古和中国东北、西北地区。冬季会迁徙到中国南方、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等地越冬。
· 栖息地: 喜欢开阔、潮湿的环境。常见于:
  · 沼泽、草甸、河岸、湖边、溪流边
  · 农田、水塘、水库等近水区域
  · 在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生活习性


1. 行为:
   · 地面活动: 大部分时间在地面上行走或奔跑,捕食昆虫。
   · 飞行姿态: 飞行轨迹呈波浪形,并会发出清脆的叫声。
   · 尾羽摆动: 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上下摆动长长的尾巴,非常可爱。
2. 食性:
   · 主要捕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如苍蝇、蚊子、甲虫、蜘蛛等,是典型的食虫鸟类,对控制害虫数量有积极作用。
3. 鸣叫:
   · 飞行时常发出尖锐而清脆的“吱-吱-”或“唧-唧-”声。


繁殖习性


· 繁殖期: 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7月。
· 巢穴: 营巢于地面草丛或土坑中,十分隐蔽。巢材多用草茎、草叶、苔藓等构成碗状巢。
· 产卵: 每窝产卵4-6枚,卵的颜色为灰白色,带有褐色斑点。
· 育雏: 由雌雄亲鸟共同孵卵和育雏,幼鸟为晚成鸟。


总结


黄头鹡鸰是一种美丽而活泼的小鸟,是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常见居民。它们那明亮的黄色头部是繁殖期草原和沼泽地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观察其头部的黄色范围,可以有效地将其与相似的黄鹡鸰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