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阳市全国科普月鸟类知识科普---铜蓝鹟

发布时间:2025-09-07      浏览次数:36007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铜蓝鹟是一种色彩极为独特、令人过目难忘的美丽鸟类,因其雄鸟全身披覆着鲜亮夺目的铜蓝色羽毛而得名。


---


概述


· 中文名: 铜蓝鹟
· 英文名: Verditer Flycatcher
· 学名: Eumyias thalassinus
· 分类: 雀形目 > 鹟科 > 蓝鹟属


形态特征


铜蓝鹟最吸引人的就是它那饱和度高、均匀一致的羽色。


· 雄鸟: 通体为鲜亮的绿松石色或铜蓝绿色,这种颜色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微妙的变化。眼先(喙基到眼睛的区域)有一小块黑色斑块,与浅色的喙形成对比。
· 雌鸟: 羽色与雄鸟相似,但整体颜色较暗淡,偏灰蓝色,不如雄鸟那般艳丽夺目。
· 喙和脚: 喙宽扁,呈黑色,但喙基部分为肉色或铅灰色,这是重要的野外识别特征。脚为黑色。
· 幼鸟: 幼鸟身上有密集的白色或皮黄色斑点,与成鸟差异较大。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在中国,见于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在其分布区内:
  · 夏候鸟: 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繁殖。
  · 留鸟/冬候鸟: 在低海拔地区或更南方的区域为留鸟或冬候鸟。
· 栖息地: 喜欢开阔的林地、林缘、溪流边、公园甚至庭院。常见于山坡或山谷的高大乔木的顶端枝干上站立。


生活习性


1. 行为特征:
   · 栖姿: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喜欢站立在视野开阔的树枝顶端、电线或岩石上,身姿挺立。
   · 捕食方式: 典型的“飞捕”食虫鸟类。它会从栖枝上突然起飞,在空中精准地捕捉飞虫,然后优雅地返回原处或附近的树枝上。也会在树叶间搜寻昆虫。
2. 食性: 几乎完全食虫,主要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如蝇类、蛾类等。
3. 鸣声: 鸣声清脆悦耳,是一连串清晰、急促的哨音,常被描述为“pi-pi-pi-pi-pi...”或轻柔的“chi-chi-chi...”声。
4. 繁殖: 繁殖期在4-6月。巢筑于岩石缝隙、树洞或墙壁的凹陷处,巢材为苔藓、细草等,呈杯状。每窝产卵3-5枚。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铜蓝鹟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趋势稳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 物种。在中国,它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动物)。


总结


铜蓝鹟以其一身纯净、鲜亮的铜蓝色“外衣”而独树一帜,在野外极易辨认。它那静立枝头、伺机而动的优雅姿态,宛如一位身披华服的“空中猎手”,是山林和公园中一道迷人的风景。


观察提示: 其独特的体色和肉色/铅灰色的喙基是区分它与其它蓝色鸟类(如蓝矾鸫、蓝姬鹟等)的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