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6 浏览次数:35790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黑头金翅雀是一种色彩鲜明、活泼可爱的小型雀鸟,因其头部的黑色斑块和翅膀上耀眼的金色斑纹而得名。
概述
· 中文名: 黑头金翅雀
· 英文名: Black-headed Greenfinch
· 学名: Chloris ambigua
· 分类: 雀形目 > 燕雀科 > 金翅雀属
形态特征
黑头金翅雀体型小巧,比麻雀更为纤细,羽色对比鲜明。
· 头部: 雄鸟的头部为富有丝绒质感的墨黑色或深灰黑色,这是其最核心的识别特征。雌鸟的头部颜色较浅,多为深灰色或灰褐色,与背部颜色对比不似雄鸟那般强烈。
· 身体:
· 上体(背部、肩部): 主要为橄榄绿色或灰绿色。
· 下体(胸腹部): 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带有不清晰的灰色纵纹。
· 翼斑: 翅膀和尾羽主要为黑褐色,但翅膀上有一块非常显眼的金黄色翼斑,飞行时尤其耀眼。这是所有金翅雀属鸟类的共同特征,也是“金翅”之名的由来。
· 喙和脚: 喙粗壮有力,呈肉色或淡粉色,非常适合磕开种子。脚为肉褐色。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范围: 是中国西南山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特有种,分布范围相对狭窄。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东南部,也见于缅甸东北部和越南北部。
· 栖息地: 典型的山地鸟类。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林缘灌丛、高山草甸和农田地带。在非繁殖期常结成小群游荡。
生活习性
1. 食性: 主要以各种植物的种子为食,如草籽、灌木种子和针叶树的种子。也会啄食树木的嫩芽和少量昆虫。它们粗壮的喙是高效的破壳工具。
2. 群居性: 喜群居,除繁殖期外常结成十几只至数十只的群体活动。群体飞行迅速,呈波浪状起伏,翅膀的金色斑纹闪烁不定,非常好看。
3. 叫声: 叫声清脆悦耳,通常为柔和的“嘀哩哩”或“唧唧”声,飞行时群体成员之间会发出持续的联络叫声。
4. 繁殖: 繁殖期在5-7月。巢呈杯状,由细枝、草茎、苔藓等构成,通常筑于针叶树或灌丛的枝杈间。每窝产卵3-5枚。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因其分布范围较广且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将其评为无危(LC) 物种。在中国,它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动物)。
· 威胁: 目前没有重大的生存威胁,但其对高山森林环境的依赖较强,栖息地的潜在变化值得关注。
总结
黑头金翅雀是中国西南高山地区的特色鸟种。它那黑丝绒般的小脑袋、橄榄绿的身躯以及飞行时闪动的金色翅膀,构成了高山林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活泼的群居习性也使得观察过程充满乐趣。
简而言之,如果您在中国西南部的山区(如云南、川西),于针叶林或草甸灌丛旁,看到一群头部深色、翅膀带着金色斑纹的小鸟喧闹地飞过,那很可能就是黑头金翅雀。
与普通金翅雀的简要区别: 普通金翅雀在中国东部平原更常见,其头部为橄榄绿色或灰褐色,无明显的黑色头部,体型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