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阳市全国科普月鸟类知识科普---矶鹬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次数:48696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矶鹬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分布广泛的鸻鹬类水鸟,因其喜欢在岩石、溪边等环境中活动而得名。它是许多人认识鹬鸟的“入门物种”。


-概述


· 中文名: 矶鹬
· 英文名: Common Sandpiper
· 学名: Actitis hypoleucos
· 分类: 鸻形目 > 鹬科 > 矶鹬属


形态特征


矶鹬体型小巧,比鸽子瘦小,是一种紧凑的鹬类。


· 体色: 上身(头部、背部、翅膀)为朴素的灰褐色或橄榄褐色,并密布细微的深色斑纹,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下身(从胸部到尾部)为纯净的白色。
· 关键特征: 最醒目的特征是胸部两侧的白色区域向上延伸,在肩部形成一个尖锐的、指向颈部的白色尖角,飞行时这个特征尤其明显。
· 飞行姿态: 飞行时,可见翅膀下有明显的白色横带,并且飞行轨迹较低,紧贴水面,翅膀僵硬地快速扇动,弧度很浅,像一架低空飞行的小飞机。
· 喙和腿: 喙较短,直而呈暗褐色。腿较短,颜色为黄绿色或灰绿色。
· 雌雄差异: 雌鸟和雄鸟羽色相似,无明显区别。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范围: 分布极其广泛,遍布欧亚大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它,既是常见的夏候鸟、冬候鸟,也是过境迁徙鸟。
· 栖息地: 如其名“矶”鹬,它们特别喜欢有砾石、岩石的淡水或微咸水环境。常见的栖息地包括:
  · 溪流、河流的岸边
  · 湖泊、池塘的滩涂
  · 水库的边缘
  · 海岸的礁石区


生活习性


1. 行为特征:
   · 独特的站立姿势: 站立时身体几乎水平,显得前倾。
   · “点头”和“翘尾”: 矶鹬有一个标志性的习惯——不停地、有节奏地上下摆动尾部和后半身,看起来像在不停地点头翘尾巴,非常可爱。这是它最易识别的行为之一。
   · 觅食方式: 常在浅水区或滩涂上边走边觅食,动作敏捷,时而疾走,时而停顿啄食。
2. 食性: 肉食性。主要捕食水生昆虫、蠕虫、螺类、小型甲壳动物等。
3. 叫声: 叫声清脆响亮,是一种尖锐而急促的“唧-唧-唧-唧”声,常成串发出。受惊起飞时通常会伴随着这种叫声。
4. 繁殖: 在北方繁殖。巢筑于水边地面的浅坑中,隐蔽在草丛或石堆里。每窝通常产4枚卵,卵为淡黄色带有褐色斑点。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矶鹬种群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 物种。在中国,它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动物)。
· 威胁: 整体生存压力较小,但局部种群可能受到水体污染和栖息地人为干扰的影响。


总结与观察提示


矶鹬是一种适应性强、易于观察的鸟类。要识别它,请记住三个关键点:


1. 灰褐色的上身 和 纯净白色的下身 形成鲜明对比。
2. 胸侧有独特的白色尖角延伸至肩部。
3. 永远在 “翘尾巴”。


简单来说,如果您在任何一条清澈的溪流边或石头滩上,看到一只不停点头翘尾、身材小巧、飞行时紧贴水面并发出清脆叫声的小鸟,那几乎可以肯定就是矶鹬了。 它是连接我们与淡水生态环境的一个常见而有趣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