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36602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短嘴山椒鸟是一种色彩艳丽、活泼好动的小型鸟类,因其雄鸟身上鲜明的红色和黄色对比,常被称为“林中火焰”或“花蝴蝶”,是森林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亮点。
---
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短嘴山椒鸟
· 英文名: Short-billed Minivet
· 学名: Pericrocotus brevirostris
· 分类: 雀形目 > 鹃鵙科 > 山椒鸟属
· 保护级别: 无危(LC)。属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保护动物)。
---
二、 形态特征
短嘴山椒鸟最显著的特点是雄鸟和雌鸟的羽色差异巨大(性二型),且都非常鲜明。
1. 雄鸟:
· 头部至上背: 黑色,具有光泽。
· 下背、腰及尾上覆羽: 鲜红色,与黑色背部形成强烈对比。
· 翅膀: 黑色,但有一道醒目的红色翼斑。
· 尾羽: 黑色,外侧尾羽的基部为红色。
· 下体: 颏、喉为黑色,胸部、腹部及尾下覆羽为鲜红色。
2. 雌鸟:
· 整体色调: 以灰色和黄色为主。
· 头部至上背: 灰色。
· 下背、腰及尾上覆羽: 鲜黄色。
· 翅膀: 黑色,但有一道醒目的黄色翼斑。
· 尾羽: 黑色,外侧尾羽的基部为黄色。
· 下体: 颏、喉为灰色,胸部、腹部及尾下覆羽为鲜黄色。
3. 共同特征:
· 喙和脚: 喙短小且呈黑色(这也是其名称“短嘴”的由来),脚为黑色。
· 体型: 体长约17-19厘米,比麻雀瘦长。
---
三、 生活习性
1. 栖息地:
· 典型森林鸟类。主要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林以及森林边缘地带,从低山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2. 食性:
· 食虫鸟。主要以各种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如甲虫、蛾类、蜂类、蝇类等。它们会在树冠层 actively 搜寻和捕食昆虫,是森林害虫的重要天敌。
3. 行为特点:
· 集群性: 喜群居,常结成数只至十余只的小群活动,在非繁殖期甚至会形成更大的混合鸟群(常与其他山椒鸟、莺类、鹛类等混群)。
· 活动方式: 极其活跃,几乎不停歇地在树冠间飞来飞去,捕食昆虫。飞行姿态呈波浪形,姿态优美。
· 鸣叫: 发出清晰、尖锐而连续的“zi-zi-zi”或“ji-ji-ji”声,在林中很容易凭声音识别它们的存在。
---
四、 繁殖与分布
1. 繁殖:
· 繁殖期: 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7月。
· 筑巢: 巢呈杯状,小巧而精致,由细草、苔藓、树皮纤维等构成,并用蛛丝固定,通常置于高大树木侧枝的枝杈上,非常隐蔽。
· 产卵与孵化: 每窝产卵2-4枚,卵呈淡绿色或蓝绿色,带有褐斑。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2. 地理分布:
· 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地区。
· 在中国,为留鸟(即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长距离迁徙),常见于西南地区(如云南、四川)、华南地区,华中地区甚至东南沿海部分山区也有分布。
---
五、 相似物种辨别
在野外,容易与长嘴山椒鸟 混淆。主要区别点在于:
· 喙的长度: 短嘴山椒鸟的喙明显更短、更粗壮(但其差异需要一定经验才能分辨)。
· 雄鸟黑色范围: 短嘴山椒鸟雄鸟的黑色头部会延伸到上背部,而长嘴山椒鸟雄鸟的黑色仅限于头部,背部为红色。
· 分布区域: 长嘴山椒鸟的分布海拔通常更低,范围也有所不同,但存在重叠。
---
六、 有趣的事实
· 移动的色块: 当一群短嘴山椒鸟在林中移动时,红黄黑相间的雄鸟和黄灰黑相间的雌鸟交织在一起,宛如一群飞舞的花蝴蝶,景象十分壮观。
· 森林健康指标: 作为对森林依赖程度高的食虫鸟,它们的种群数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 名称由来: “山椒鸟”这一名字的由来,并非因为它们吃山椒,而是因为其羽毛颜色红黄相间,如同成熟的山椒果穗。
总结
短嘴山椒鸟是中国南方森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艳丽的色彩、活泼的习性以及对森林生态的重要作用,都使其成为观鸟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非常喜爱和关注的鸟种。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这些美丽精灵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