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阳市全国科普月鸟类知识科普---白腹锦鸡

发布时间:2025-09-21      浏览次数:42127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白腹锦鸡,又名笋鸡或铜鸡,是一种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邻近东南亚国家的大型雉类。它与红腹锦鸡齐名,同为世界上最华美的鸟类之一,被誉为“高原仙子”或“林中凤凰”。


---


基本信息


· 学名: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 分类: 鸟纲,鸡形目,雉科,锦鸡属
·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级别,但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外貌特征(显著的性二态性)


白腹锦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雄鸟极其艳丽的外表,而雌鸟则相对朴素,这是典型的性二态性。


· 雄鸟:
  · 头部: 头顶有金属绿色的羽冠,颈部有白色镶黑色边缘的“披肩”,脸颊的皮肤为耀眼的天蓝色。
  · 上身: 背部为亮绿色,胸部为赤红色,肩部有紫红色的羽毛。
  · 腹部: 如其名,腹部和腰部为纯白色。
  · 尾部: 尾羽极长,以白色为基色,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尾羽末端染有淡淡的橙红色。求偶时会像孔雀一样展开尾羽进行炫耀。
  · 整体: 色彩搭配华丽而协调,白、绿、红、黑、蓝相间,显得高贵典雅。
· 雌鸟:
  · 全身以棕褐色、暗褐色为主,布满了黑色的斑纹,整体颜色非常具有隐蔽性,利于在巢中孵卵和躲避天敌。体型也比雄鸟小得多。


分布与栖息地


·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国,包括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云南大部分地区和西藏东南部。在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
· 栖息地: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欢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丛生的陡峭山坡。它们活动于林下灌木丛,善于奔跑,飞行能力较弱。


生活习性


· 食性: 杂食性。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主,也吃各种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 行为: 除繁殖期外,常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性情机警,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动静便会迅速逃离。白天在地面觅食,夜晚飞到树上栖息,以躲避地面捕食者。
· 繁殖: 繁殖期为4月至6月。雄鸟会通过展示华丽的羽毛和舞蹈来吸引雌鸟。巢穴十分简陋,通常是地面上的一个浅坑,内铺少许枯草和羽毛。每窝产卵5-9枚,由雌鸟单独承担约23天的孵卵任务,并抚育雏鸟。


文化意义与保护现状


· 文化意义: 白腹锦鸡因其美丽的外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美丽的象征。它也是云南省的“省鸟”。
· 保护现状:
  · 主要威胁: 栖息地破坏和碎片化是最大的威胁。此外,历史上因其美丽羽毛而遭到的非法捕猎,以及作为野味的偷猎行为,也对其种群造成了压力。
  · 保护措施: 在中国,白腹锦鸡受到法律严格保护。其分布区内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如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云南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等)。同时,人工繁育技术也已成熟,在很多动物园和养殖场都能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野生种群的捕猎压力。


与红腹锦鸡的区别


白腹锦鸡常被人们与同属的“兄弟”红腹锦鸡相比较:


· 腹部颜色: 最直观的区别,白腹锦鸡腹部为白色,红腹锦鸡腹部为鲜艳的赤红色。
· 披肩: 白腹锦鸡颈部的披肩为白色带黑边,而红腹锦鸡的披肩是金橙色带黑边。
· 分布: 红腹锦鸡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西部(如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海拔通常较白腹锦鸡低。


总结来说,白腹锦鸡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山区、雄鸟羽色极为华丽典雅的珍稀鸟类,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瑰宝,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