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5 浏览次数:1707
第五节 小儿游戏
游戏 本村过去小儿游戏甚繁,多数流传到50年代,少经过改造,至今流行。
打瞎驴 画地为界,一人用布遮眼,众儿乘间捶击,被捉者替换遮眼人,游戏重新开始。
打丧门神 定限立石一块,轮流以石投击,中则胜,否则负,叫作“打瓦”。前后左右,各立一石,五个人于限定距离投石击之,中者谓“神仙”,中后石者为“判官”,中其它石或不中者为“败”,“神仙”命“判官”捶击败者。
呵呆 一人站于中央,四人分立四角;距离相等。立于中间者突喊一声,四人应声速占一隅,不得者受罚。
打尖 群儿结为两伙,轮流以木板击木尖(二寸木棍两端削尖),事前约定所要达到的额数,然后由甲方守锅,将木尖击出,乙方自木尖落地处,向锅内遥投木尖。进锅甲方换人,不进甲方以板击尖三次,均猛击木尖飞向远方、击尖人距木尖离锅的远近,要几丈几尺、接着由乙方丈量,若不足则甲方重新换人,无人换则改由乙方执板击木尖,步骤同前。文量后,实际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要之数,即逐步累计,先凑足约定之数者为胜,所败受罚
打皮猴 用鞭子在冰上或地上抽打陀螺,旋转不已。
捉迷藏 众人结伙,预定标志,一人掩目据守阵地,一人觅地潜藏。守者分派同伙寻找藏者,藏者被获则负,潜藏者机灵敏转阵地为贏。
挑急急令 二人为首,各挑“兵将”若干,分两伙,画中线为界,各立一方,彼此挑战。甲方头目高喊:“急急令,跑马城,马城开,拣着好兵发过来!”乙方一人乘机越界、甲方抵御、乙方越界得胜,同伙欢庆,甲方投降。
颜鞋底 众人向内围坐一圈,一人执鞋环行圈外,偷放一人身后,即秘密速行。此人发觉执鞋快追,追上以鞋底击背,若未发觉,放鞋复行至放鞋处,便持鞋打击。后,受罚者执鞋另掩。
指星挖月 一人做长者掩一人之眼,其他人依次做种种动作,在遮眼者面前走过,长者告知动作状态,命被掩目人猜是何人所作,猜中胜。
叼小鸡 一人当老鸡,众人依次牵衣当小鸡,面对一人当老鹰叼小鸡。老母鸡尽力抵御,小鸡闪闪躲躲,叼住小鸡为胜。
跳房 画地为格,或单行或双行,格数不等。群儿拔草以长短为序,以次投沙囊于格内,用单脚趋出,若压杠或趋之别行,则换下家。跳完全格,割一格为房,割房者可在此落脚。他人的沙囊趋至对方房内,须换下家。最后以割房多少决定胜负。
20世纪70年代后,打排、剪锤包、弹球,击鼓传花等游戏浙兴。90年代起,电子游戏、游戏机、网络游戏兴盛。
抓生日 民间,婴儿周岁喜辰抓生日的风,今昔盛行。届时,婴儿载狮子花帽,著“百家鸠衣”,穿虎头软绑,佩长命饰锁,坐于簸箕内。长方形木盘上,放置饽饽一对,各插鲜花,以及书画、笔黑、弓箭、称尺、算盘、铜钱、小锤、土块、鞭子等。亲人欢绕婴儿,观其先后抓取何物,预卜将来志向。
第六节 恶习流弊
缠足 缠足为旧时陋习。女子七岁时,始用布条紧缠双足,折骨伤筋,使脚变形,以尖小称美,誉为“三寸金莲”。相传此陋习始于南唐(一说南齐),在封建社会流传一千多年。辛亥革命后始禁止缠足,县人民政府建立后,彻底废止。
赌博 旧社会,赌具最流行的是纸牌,牌九、骰子(色子)、宝盒,麻将牌、升官图等等。解放前本村就有赌场,聚赌甚多,有的赌博成性,倾家荡产,流落他乡至死未归。解放后人民政府严禁赌博,但赌风末彻底杜绝。80年代,又兴以扑克、麻将赌输赢的恶习。
吸毒 旧时,主要毒品是鸦片。本村有富余之家吸食,吸食鸦片后,面黄肌瘦,体弱多衰,家业败尽。民国年间曾严今禁止,吸毒渐少。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
此弊杜绝。
童婚 是封建婚烟一大恶习,解放前,有的父母年老,急于生孙嗣续。迫使儿子童年结婚,有的财大子小,无力治家,父母强令童年之子,与成年女子结婚。有的十几岁的男孩与25岁上下的女子结婚,俗称小女婿。
童养媳 旧社会,贫人家无力抚养子女,将幼女卖于婆家,养大结婚,俗称童养媳。这种情况本村就有数家。
纳妾 旧时官绅富豪以纳妾为荣,本村也有,都因无嗣纳小。
贩卖人口 旧时,一些市侩无赖,专以贩卖人口为生。解放后,此弊杜绝。80年代后,又出现年龄较大的男子,通过人口贩子到外地贩妇女为妻。
迷信 旧时,有巫婆装神,神汉弄鬼,占卦算命,烧香许愿,装神水,跳大神,看风水,择吉日等迷信活动。在解放后至建国后,此种活动与信仰以经中断。自80年代起,又兴上述活动,本村仍有信仰者。至今信鬼神,信巫医,看风水颇多。
通关节、走后门 旧社会,暗中行贿、说情,徇私舞弊,称谓“通关节”。历代奔走钻营之徒,贪赃卖法之官,为数难计,故有:“裙带关系,神通无比”、“枕边之言,办事方便”、“有钱能使鬼推磨”、“苍蝇见血命拼命,赃官见钱撕王法”、“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朝中有人做官,厨房有人好吃饭”等抨击通关节的谚语。这一恶习,祸及国家,殃及百姓,所以打倒贪官污吏,成为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
解放后,党和政府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赢得了群众的爱戴,旧社会遗留下的通关节恶习,迅速革除,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70年代以来,搞关系、走后门之风日益泛滥。少数人办起事来不讲大公无私,大请其客,大行其贿,私开后门,暗中舞弊,故有“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有权不使,过期无效”等民谚。
最初,仅是少数人为购买紧销商品而托关系、走后门,后逐渐蔓延到各个领城。走后门的礼物初为“手榴弹”(酒)、“机关枪”(香烟),后升级为“红包”(人民币)、彩电、电冰箱、金戒指、山珍海味等;礼品来源,由个人出资,发展到用公款开支。公礼出手大方,动辄千百,逢年过节,四出进“贡”,假公济私,酿成公害,为多数人所深恶痛绝。这种歪风邪气,败坏了党的限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破坏党群关系,影响了社会文明和安定。
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略
于勺 生于道光末年,为本村武术名师。他常四处访友磋切论艺,每每经月不归,德艺兼备,以经营木勺为业,家中生活有继。一日手柱腊棍、背负木勺,起早至留格庄赶集。到市场一看,自己市摊被两旁占用。于勺向两边人请求说:“我的货物不多占地很小,众位借光,少让片地即可。”两旁人欺他年老,置若罔闻。于勺无奈,只得自已把两边货物向外稍揶,在仅能蹲下自己一人的空隙内,把货物放在面前摆卖。两旁之人恃年少欺人,照于勺当胸一拳,于勺将胸向前一送,此人半臂如折,但其不知是艺,忙喊人帮打。有些劣性闹事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如疯如狂,把于勺所摆卖的木勺,向街心乱摔乱抛,照于勺七手八脚乱打、越打不着越气恼,已行成群人围打的态势。这时只听于勺厉声道:“众位慢动手,如果您真想打群架不要在大市上打、妨碍大众赶集,您有愿打架者,咱都到西大河去打。”众好事者轰然而动,于勺在人群的簇拥下来到西大河,他向周围群众躬身抱拳说道:“我被逼无奈,失礼啦。”此时四周观众如堵,只见他手执腊棍,粗过拇指,长有齐眉,轻轻用手一扶,如燕雀栖枝飄然而落,单足蹲在腊棍上端。腊棍不倾不斜,下端不下沉沙面,又自怀中掏出干粮向众打手说道:“各位稍等片刻,我今早赶集尚未吃饭,如果您把我打死,我还是个饿死鬼。”四周观众一看,鼓掌喝彩,原本想参与殴斗闹事的人纷纷装作好人混入人群看热闹,剩下两旁争摊之人,也乖乖溜走。观众有人问,老师傅有如此好艺,何不教训教训他们而受如此欺辱。他说行家打外行有辱武术之德,一但出手伤人不为荣事,反被同行有德之人笑话,我宁受外行一拳两脚,决不受有德人指责。这时回到自己市摊一看,市摊宽畅,所有木勺归拢整齐,两旁争摊之人上前赔礼认错,愿包赔摔碎的木勺损失。从此始,此地摊成为他家世袭之地,直传到曾孙于俊湖、于俊洲,到民国末年本行业停业为止。
他在年轻时也犯过武规。有一年的正月初一,族人都到祠堂去祭祖,正值同族于承训在场。于承训生于嘉庆初期,道光年间武秀才,于勺称之为伯。时承训年事已高.雄心尚在,他向于勺说:“我听人说你的武功学的很好,可否到大街上比试比试?我站着不动,让你打我一腿,如果你能打动我,你的功就算练成啦。”于勺正值年轻气盛,愿意试试看,心想一旦在名人面前得胜,也能显示显示自己。二人走向大街,此时观者很多。见于承训丁步站好,于勺腰向前一送,腿往后一伸,用足全身之力就是一扫膛腿。于承训纹丝未动,他因用力过猛反觉腿痛难忍,自觉当众出丑。从此始,回到家在院落内窖上木桩,不论出进均是三腿,寒来暑往又是一年。年终时,特找铁匠加工一品护腿铁瓦缠在腿上。又到正月初一这天,到祠堂向承训说:“大伯您还能让我一腿么?”承训不知内幕,走在大街上站定。于勺同前一样就是一腿。于承训晃了几晃险些跌倒,胫部受伤不能行走,由人搀扶回家,数月方愈,于勺悔恨自己不该暗中伤人,天天看视问疾,于承训终不知其谋。
于清(1875-1941) 自幼家庭贫困,后自致家丰。他聪颖过人,口才出众,能言善辩。通晓大清与民国律法,分曲直、调纠纷,伶牙俐齿,不怯官场,为本村中会首。
本村自古与窑上村因东泊牧牛场归属屡有争执。民国初期,为争夺东泊牧牛场,两村形成民事纠纷。于清代本村到县署呈递诉状,县署受理其案,并照数收去诉讼费。窑上村闻知后,上交诉讼费数倍于本村,县署判本村败诉。于清不服,又到烟台上诉。窑上村又通过县署,打通烟台关节,并呈交大额诉讼费,烟台因此维持原判。于清查明原因后,又上诉到济南府,并结识律师张鲁,在其帮助下又递上诉状。济南府受理后,派人与本县管山会亲临勘察,改判为本村胜诉。后由管山会为两村划清界限,埋山界石为证,两村不准互侵。正当官司结束时,本村有两个青年与窑上村两个青年,因推泥和抗早争水,又形成民事官司。由县上交烟台,并欲将本村两个青年逮捕入牢,此时烟台署衙闻知上次官司被于清打赢,这次官司便不打自解,两个青年当夜被释放出狱。此后,于清又到县署和烟台索要所交诉讼费,初官方不给,并说收费是国家规定的合理收费,不违犯条例。于清说:“既然你合理收费,为什么将我村的土地判给窑上村,并且扣押我村村民。你既不讲理,自有讲理处。”遂准备上诉。官方无言相争、知于清棘手,恐有泄露贪贿之事,无奈退回西河崖村所交一切费用。
这就是当时闻名远扬的于清打官司“打倒脏”。这次官司历时一年,为本村赢得东泊肥沃良田作出了贡献。
于志仁 约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家景小丰,有良田数亩。他为人好善,有贫穷求借者,有求必应,从不计较偿还日期。每到五谷丰熟时,必到田间眺望几次。一日晚间,看到自己田头有两葛篓高梁穗,知田间有人,即隐于暗处窥视。不久有一大汉从高梁地出来,手提一篓高粮穗装入葛篓。想挑着就走,因重量太大挑不起来。这时志仁认出其人是谁,知其贫穷,食粮不继,过来帮助他上肩。偷者回身一看,田主站在跟前,自觉心内羞愧,跪下赔礼求饶。于志仁说:“你不要害怕,饥饿偷食不足为过,我送你上路,你自己慢慢往家运送。”初偷者不信,又看田主和他实心实意抬到路上,才放心的拿回家。后来此人见到于志仁千恩万谢的说:“多亏恩人这三斗高粮,才使全家度过春荒。”又有一次,他在场园看花生,有一人夜间去偷,偷者以为看场人睡熟,用麻袋就装,于志仁估计他装满,道曰:“行啦,不要装得太满撒在路上。”这人背着就走。像这样事例很多,有人在他田里偷瓜掐穗,他权当没见,从不惊动。有人问他,像你这样看山,看与不看有何两样?他说:我看山是敬业勤业,知道庄稼收获期,不是为了捉偷,即便你捉着偷者,你得有数之物,他失去急需之饱,以后见面彼此都不好开口,他和你产生隔阂,对你有什么好处?众人都不服其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公历4月28日,村中失火。男劳力都下田忙耕忙种,不及救护,瞬时大火漫延半个多村。家中妇女只顾救老夺婴,所有财物化为灰烟。于志仁也在灾区之内,虽然房屋被烧,家中所有物资财产都被邻村的人为他抢出,连禽豕都没损失。1947年复查运动,批斗地主高农,他也在其数。不论老少都是板凳、站方桌,唯有为他单设一坐位。可见善可德人。
邓从钧(1905-1975) 毕业于烟台英语学校,精通英、法、日等语言,能熟练翻译英语。
民国十四年(1925年)去上海、缅甸、菲律宾当店员,归国后,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于华东军区政治部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政委会外事委员会秘书、工商股股长、山东省人民政府招待所所长,山东军区新四军军部交际处副官,华东军区政治部生产股股长,政治部总务科科长,山东省交际处行政科科长,1950年1月调外交部工作,历任驻缅甸大使馆三秘、二秘代参赞,1957年归国任职于外交人员服务局,曾任服务处处长等职。
邓从钧参加革命后,忠心耿耿为党工作,在地方人民政府工作时间,因工作积极,超额完成任务,受特奖1次。在部队期间,勇敢战斗。临沂战役,光荣负伤,被评为三等残废军人,荣立三等功一次。在外交部工作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外交路线,做出很大的贡献。1975年3月10日病逝,享寿71岁。邓从钧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优秀的外交战士。
邓从昭(1921-1978) 1943年1月在本村小学任教,1945年任副村长,是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被调到海阳县财政局工作,1947年兼征兵工作,1949年曾任财政局、物资局局长,1963年到凤城公社任社长,1964年回物资局继续担任局长。1978年不幸病故,享年57岁。邓从昭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
胡殿义(1909-1980) 贫农家庭,自修小学文化。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本村建立党支部后,任支书兼村长、职工会长,是西河崖村首任党支部书记。1950年调到密上乡任乡长;1958年1月撤窑上乡,回村继续担任村支书;1968年退离。自入党特别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就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路线,勤勤恳恳,忘我工作。领导村民完成了“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土改”、“复查”等工作,1955年带领全村走上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村民的好干部。他于1980年病故,享寿71岁。
邓从库(1937-1994) 早年失怙,家庭贫困,聪明过人。热爱祖国、热爱党,十三岁加入共青团,195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带动中青年走上合作化道路;1964年被纳入党支部,任大队长兼组织、宣传委员等职。他上任之初,即兴建学校18间,当时堪称一类校园,同时育苹果苗数种:1967年在小山前建立果园80亩;1968-1969年在文化大革命之中,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主任,保护了在文化大革命中所谓走资派的老干部,安定了本村的生产秩序;在此期间,兴建面粉厂,结束了推磨拉碾的历史;197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在农业学大寨中,带领社员栉风沐雨、顶风冒雪,战天斗地,改河造田,上水电,兴办副业十余种,建筑房屋80多间,改良土壤1千余亩,开发果园150余亩,兴建了大口井等水利工程,为子孙后代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1989年,自觉精神不足,向镇党委申请辞职。1994年,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时年57岁。在30余年的工作中,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克己奉公,呕心沥血。为集体、为村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
于梦琦(1924-2002) 民主政府时期,在本村积极参加青年工作。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海阳县计委科长及水利局、农机局、行政管理局局长。1980年10月离休,1983年任凤城镇老干部协会主任。2002年9月不幸病故,享寿77岁。于梦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勤恳工作,勤俭持家,严于律己,是后人的楷模。
邓从修(1919-2005) 1945年任农会长,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村长;1950年到庙头乡任秘书;1958年1月撤消头乡、到凤城公社工作;1979年退休,享受19级待遇。2005年病逝,享寿86岁。邓从修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第二节 人物简介
邓介伦 1909年出生,1943年1月本村成立各救会,任各救会长。194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成立党支部,任党支部副书记。1950-1958年任党支部书记,1959年离职。
于振东 开明人士。1911年出生,1955年本村成立四个农业合作社,担任本村会计辅导工作。1956年本村与成家村合并为“双合高级社”任主管会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任大队主管会计。1961年因年龄大申请辞职,转任渔业会计。任职期间,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积极地配合党支部的工作,在村民中有较高的威信。1964年死于社教运动中,工作队未下任何结论。
于沿水 1920年出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村团长。1948年2月,带领民兵运输队跟随部队转南战北,身经古贤、菜阳、平度等地多场战斗,历时30余天。1948年12月参军入伍,1951年6月退伍,回村后任治保主任。1965-1985年任支部委员兼任林业队、果业队队长。1986年经申请辞职。
于正水 1920年出生,1942年参加志愿军,1946年12月在解放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随第二批抗美朝部队参战,1953年胜利回国,1954年转业回家。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荣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1次、四等功3次,共得勋章6枚.
于钧 1922年出生,1943年参军入伍,1945年转业回乡,同年由王会东同志介绍入党。1949-1950年任村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955-1964年任双合高级社社长,其中1961-1964年兼任渔业书记。1965-1974年任第二生产队队长,1975年经申请辞职。
胡天敏 1922年出生。1942年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青岛、五龙河、南北埠河、静山后、朱兰等战斗。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8日,随第一批援朝部队出国参战,在9纵25师16团炮兵连便衣队,担负侦察任务,后又调到政治部任事务长,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后回国,1954年转业回乡。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荣立三等功4次、四等功4次,曾获抗美援朝勋章8枚和抗日纪念章1枚。
胡秀桂 女。1924年出生,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村成立妇女抗日救国会,任会长。在此期间,组织妇女上识字班,学文化、学政治。积极动员儿子丈夫参军参战,开展拥军优属等工作。1953-1976年任妇委会主任,1976-1980年任妇联主任,1981年任妇代会主任。1953-1981年,全面发动妇女积极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并且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为本村打下良好的基础。1982年经申请辞职。在担任妇女主任的38年中,工作细致扎实,成绩突出。
于京瑞 开明人士。1930年出生,1965年任大队主管会计,带记两个生产队的帐目。在工作中认真能够执行党的分配政策,在业务上勤恳、扎实,大公无私。1995年经申请辞职,任主管会计30年。
邓观明 高小文化。1931年出生,1959年任西食堂会计兼事务。1960-1970年,任生产队会计。197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支部委员。1972年任副业书记,创办草织艺品厂、钩花厂、手套厂、修配厂等厂,村内增加10余种副业。1988年后,各种副业停办退职。
修治英 女。1944年生,1974年参加农村工作,1978年8月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任妇代主任,1983年被中共海阳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担任妇女主任工作23年期间,计划生育工作认真细致扎实,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配合村党支部做好中心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村妇代会被授予海阳市级荣誉2次,镇政府荣誉2次;获个人荣誉14次,其中山东省级1次、烟台市级1次、海阳市级8次,镇政府级4次。2004年退职。
于京仁 1948年出生。199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4月任村党支部书记,当年发展蔬菜大棚59个,1996年建车库11间。2000年起村委免收老年人五项统筹款,同年整修街道,浆砌街旁水沟800米、装饰路灯等共投资4万余元。2001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兼任村委主任,2002年投资十几万元在村东重建自来水。2005年10月退职,任职10年期间,出席镇党代会3次,县党代会1次,所在党支部被凤城街道办事处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于京春 1948年出生,1969年12月服兵役,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退伍。1974年任生产队长,1977年任大队长兼任民兵连长1年。1985年辞去大队长职务,管理本村自来水至今。
于瑞连 1953年出生。1972年任生产队长。197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并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和村治安主任。1989年任大队长、宣传委员等职。2000年10月辞去大队长职务,2007年退出党支部,仍保留在村委工作。
于京智 1957年出生,1976年服兵役;197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退伍,1986年担任党支部委员并任村大队长,198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95
年退职。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5年期间,立石质村标一座,发展蔬菜大棚20个,建面粉厂、卫生室,会计室等房屋21间。
于礼样 大专学历。1973年2月2日出生,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0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当年开始为全村居民发放福利。2005年,为发展经济,活跃市场,开办了菜贸市场,方便了群众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同年开始,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为开拓党员的思想和致富思路,带领全体党员到外地参观学习。2005年被评为凤城街道办事处先进工作者。2006年,主持兴建“森泉家园”居民楼四幢(每幢五节),同年开始为全村妇女和老年人发放福利。2007年建“凤翔嘉苑”居民楼三幢(每幢五节)。同年,在豹虎山投资修建自来水,彻底解除了全村村民饮水的忧患;投资硬化街面5561平方米,对全村进行了绿化并装饰了景观系列灯、喷泉、村标等设施。同年4月1日规定,从本年起,为鼓励学习,培育人才,应届生考上大、中专的学生,每人发放鼓励金1000元;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或出国留学者每人发放鼓励金5000元。2007年被评为海阳市优秀党员,并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阳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