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崖村村志1

发布时间:2018-06-06      浏览次数:3164

概述

   西河崖村宋元以前就有人居住,至今仍有“腾家宅科”的传说及村南洼平整土地时被挖掘出的古墓为证。明初有胡姓先祖在此建村居住。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政大夫于文广由小云南徽州府华市街(今安徽歙县)迁来定居。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浙西武林(今浙江杭州)邓中檄御倭至大嵩卫,倭患平息后,特授大嵩卫副指使,遂世居此。因建村于大河之岸,遂取村名河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海阳建县后,村申报县署更村名为西河崖。海阳建县前,按“除卫辖村外,均属菜阳辖”的规定,本村时属嵩山卫辖。雍正十三年(1735年)海阳建县后,划归海阳县。清时,属嵩阳乡嵩潜社。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裁乡设区,属东村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一区滩北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属凤城区。1951年后,先后属十一区、凤城镇、凤城人民公社、凤城镇。2003年5月,裁凤城镇,设海阳经济开发区、凤城游度假区、凤城街道办事处,本村属凤城街道办事处。本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º13′,北纬36°43′,总面积1.5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村居民363户1076人,有于、邓、胡、王、孙、刘、周、姜、杨、宋、荣、修、纪、薛、李、谭、董、隋、赵等19个姓氏,全为汉族。

(一)

   西河崖村坐落于嵩山之阳,黄海之滨,北倚嵩山,东接神童山、豹虎山,有温泉河、豹虎山河东西两河护村。南接窑上村,北毗芝芳村,西邻成家村、臧家村,东与邓家村山水相连。居村北可观嵩山峦峰奇秀,南可望沧海碧波帆影。北距市政府驻地8公里,南距街道办事处和万米海滩浴场均2公里,距凤城龙头港3公里,距烟台市120公里,距省会济南430公里,距首都北京900公里。

   村地处丘陵地带,有山、有河、有塂、有泊、有海,土地肥沃。北部、东北部,有大小山岭五座,为豹虎山、二豹虎山、东小山、西小山和北小山,海拔均在50米以上。村东部有狼虎山河,发源于狼虎山、豹虎山,流经邓家村、西河崖村、窑上村,流入黄海,全长约8公里,为季节性河流。西部有嵩山河,发源于嵩山、神童山、洪山,流经芝芳村、成家村、西河崖村、窑上村、流入黄海,全长约8公里,为季节性河流。登上村北诸山,鸟瞰全村,山、海、林、田绿色葱茏,村路纵横,楼房林立,一片祥和。

   本村濒临黄海,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雨量集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165天,结冰期120天,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   

    村域总面积150公顷,有粮田80公顷,蔬菜大棚10.7公顷,果园4公顷,山岚26.7公顷。水资源丰富,建有神童山水库和村西大口井,水浇地面积达67.5%。地下水水质优良,蕴藏极佳的矿泉水资源。生物种类繁多,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及各类蔬菜,有鲤、鲫等多种淡水鱼类,还有鹰、杜鹃等10余种珍贵鸟类,有狐、獾等近10种兽类,有近20种昆虫。其中大棚蔬菜无论在产量、品种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为众人称道。

   综观西河崖村的历史和现状,完全可以用16字来概括:“历史悠久,区位难得,山青水秀,底蕴丰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

   西河崖村在近代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人才,村党组织和行政组织都发挥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1942年秋,于孟禄同志被中国共产党组织秘密发展入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4年10月,中共西河崖村党支部成立,胡殿义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成为本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自1944年10月至今,相继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胡殿义、邓介伦、邓从库、于京智、于京仁、于礼祥。相继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的有邓介伦、邓从昭、邓从修、于俊河、于钧、邓从库、于敏、于福水、于瑞河、于京春、于京智、于瑞连。
   自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海阳县至清末,村历届行政组织失考。光绪年间有于姓会首于彦之,邓姓会首邓连仁。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于姓会首于清,邓姓会首邓曰全。1940年村设保公所,保长于克茂;1942年撤保公所设村公所,村长于德水;1943年村公所改称村政府,村长仍为于德水;1944年10月,村党支部书记胡殿义兼任村长;1946年邓从修任村长;1949年后,相继担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的有:于钧、于俊河、于钧、邓从库、于福水、于瑞河、于京春、于京智、于瑞连、于京仁、于礼祥。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西河崖村民前赴后继,争先参军,浴血奋战。自1940年至1945年,参加八路军的12人;1946年至1948年,参军入伍的33人,共参军入伍45人。先后涌现出:邓观胜、邓从法、于景清、邓观海、于凤伦、薛荣本、于俊水等7位革命烈士和邓从本、于欣、邓从道、刘如意、胡智勇、邓从康等6位伤残革命军人。他们的昭昭业绩,将永垂史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多次被中共海阳市(县)委表彰的优秀妇女主任修治英、优秀党员于礼祥、先进幼儿教师臧丽娟等先进人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也先后多次被市(县)委、市(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出现了一批在各条战线上成绩显著的邓从钧、胡殿义、于梦琦、邓从昭、邓从修等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好党员、好干部,村民将永远铭记他们。
                    (三)
   西河崖村同全市广大农村一样,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村内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一致占主导地位。解放后,仍长期“以粮为纲”优先发展农业。从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村内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从上世纪纪90年代起,村就走上了工、农、商并举,村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建国后,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村民们世代“耕者有其田”的梦想。1950年春村成立起第一个互助组,接着经过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社、人民公社阶段,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在集体的努力下,经过整地改土、兴修水利、推广良种、改进技术、科学种田,粮食亩产和总产都得到了较大提高。1949年粮食亩产约250斤,总产540000斤。1965年粮食亩产295斤,总产610532斤。1978年粮食亩产445斤,总产936617斤。1983年粮食亩产550斤,总产1052000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亩产到2007年已达到1100斤以上。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到2007年全村发展蔬菜大棚79个,已占农业收入的半壁江山。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1959年,本村组织100多人,历时1年,参加兴建神童山水库,完成分段工程。1961年。兴建了岚东水库,蓄水量达6600立方,以上两水库可保证水浇地800亩。1982年,村投资10多万元,建起村西大口井,扩大水浇地400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全村水浇地面积已接近70%。
   工商业发展迅速。建国前,村只有刀刻刮渣勺和木屐两个小作坊,并都于建国前停业。商业只有几家小商货贩。建国后,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尤其就改革开放以来,村内的工商业发展迅猛。村相继办起了红炉、窑厂、木工组、缝纫组、编条厂、面粉厂、石匠组、粉坊、修配厂、手套厂、草制艺品厂等集体工副业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村经济的发展,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自1984年后,村内又先后建起了“海阳市金海泵业有限公司”“顺和建筑公司”“汇元服饰有限公司”“中天针织有限责任公司”“海阳市海茗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海阻市华宇棉毛织品厂”等在市内外较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华茂物资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商饮服务业,2007年产值为13600万元,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710多万元。安排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村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村经济实力和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65年,村经济总收入为9.19万元,
1978年为23.3万元,2008年上升到912万元,是1965年的99倍、1978年的39倍。固定资产1965年仅为11万元,1978年为18万元,2008年为187万元。人均收人1965年为111元,1978年为246元,2007年为7100元,村民人均消费1949年为15元,1978年为132元,2007年为2000元。村民存款1985年约为150万元,2007年达到500多万元。村民居住条件大为改观。解放前住的就低矮泥墙草房。解放后,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都住上了砖石结构的瓦房,从1995年起,有近10户村民建起了两层别墅式住宅小楼房,2006年起,村委兴建了“森泉家园”居民楼,现已有40多户村民住上了新楼房。村民吃、穿、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村民行的方面可以说是大步迈向了现代化。到2007年,村有大型客车1辆,各类汽车38辆,农用三轮车7辆,三轮摩托车18辆,摩托车200辆,电动车30多辆;固定电话152部,手机206部,宽带网30户,安装空调30多户,有线电视324台。

   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自1984年起,凤城公社农村住房办公室就按照上级要求开始对农村住房进行统一规划,尤其就近几年,在市委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推动下,西河崖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展现了崭新的村容村貌。整个村庄形成了宽为10米的东西、南北主街道各1条,宽6米的南北支街道4条,街道宽阔明亮,两边绿树成萌。全村全部按规划图实施,具体规划为村东南大方为拆旧翻新方,西南方为拆迁方,东北大方划成4个小方,每方7排,每排5幢,统一尺寸,西北大方设10个小方,划为8排,每排4幢。民房布局整齐,整洁一新,村容村貌呈现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达到了卫生整洁、村风良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西河崖村的村容村貌将会更加美丽壮观。
                      (四)
   西河崖村自古就有崇尚教育之风。有记载自光绪年间,就有族办私塾两所,1937年就创办了小学,1964年村建校舍18间,学校形成规模,1975年建起幼儿园,1978年后,村小学全面发展。村民也十分重视子女教育,截止到2007年,就有47人考上大学。村幼儿园被评为烟台市一类幼儿园。
   村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剪纸、书法、秧歌、戏剧等活动上百年传承不断,图书室、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设施齐全。村内自古就有尚武之风,各类活动也开展得较广,主要有武术、棋类、游泳、踢毽子等,曾涌现出道光年间武秀才于承训和道光末年有名武术名师于勺。各种球类和健身操等也发展很快。卫生、防疫及保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71年,成立起村合作医疗站,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治病、防疫,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2001年实行一体化管理,近几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村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也不断得到加强。
   西河崖村经过600多年的变迁,尤其就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空前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风更加淳朴,村中各类人才不断通现,呈现出一派勃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都离不开民革开放的推动,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在外工作人员的积极帮助。
   忆往昔,西河崖村几经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成就,确实令人感到兴奋和自豪。看今朝,先进村正在大步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兄弟村正在万马奔勝竞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一个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村村都在努力争先进的发展高潮正在到来。展未来,无论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还是从村整体工作与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与先进村庄的差距来说,都还没有任何值得固步自封的资本和理由。况且,在村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现实问题,诸如:如何配合开发旅游的整体布局搞好村的旅游资源开发当作出相应的规划,对村内几个山的绿化水平还不够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仍须加强,部分村民中还存赌博耍钱的不良习气,一些村民中还存有一些封建迷信观念等,这些都有待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加以改进。相信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当代村民及后来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六百年风雨的西河崖村一定会大放异彩,一个富强、文明、繁荣、和谐的西河崖村一定能够早日建成。
大事记
明永乐二年(1404年)
于文广(时系明奉政大夫)与其妻修宜人由小云南徽州府华市街(今安徽县),迁于文登大水泊,后由大水泊至大嵩卫,卜居于西河崖村。
永乐六年(1408年)
正月  地震有声若雷,至十二月连震51次。
永乐八年(1410年)
瘟疫流行,死人无算。
正统元年(1436年)
蝗虫成灾。
成化十四年(1478年)
春  暴风大作,为害甚重。
夏  暴雨连降,河水横溢。
弘治十六年(1503年)
6月某夜  狂风暴雨交加。
嘉靖十二年(1533年)
半载无雨,禾苗枯焦。

嘉靖年间(1522-1566年)

邓中由浙西武林(今浙江杭州),檄御倭至大嵩卫,倭患平后,特授大卫副指挥史,遂世居此。
崇祯十一年(1638年)
旱蝗累生,路有饿殍。
清顺治七年(1605年)
夏  大水溢岸。
康熙十年(1671年)
河水溢岸,禾苗冲没。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夏  旱,野有饿殍。榆树、柳树树叶采食一空,夏秋瘟疫流行。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于维翰恩科田俊。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7月  大雨漂溺,房垣禾稼冲没无计。
康熙六十年、六十一年(1721-1722年)
连年大旱,二麦绝产

雍正九年(1731年)
自孟春至仲夏,滴雨未降,春禾难种,二麦枯焦。
雍正十三年(1735年)
海阳建县。本村申报县署,由河沿村改名为西河崖村。
乾隆戊午年(1738年)
于澍中举(戊午科)
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
始建关帝庙。咸丰四年(1854年)奉文:都按照至圣先师典礼,一律增添。
关帝:清顺治九年(1607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每年五月十三日致祭。
雍正三年(1725年),诏天下各郡县改为春秋两祭。

嘉庆元年(1796年)
始建镇武庙。
嘉庆二年(1797年)
秋旱如焚,谷黍绝产。
嘉庆十六年(18111年)
夏  大雨如泻,倒屋淹田。
咸丰十一年(1861年)
9月  捻军首领李成,率兵进攻海阳城(凤城),路经本村,蹂躏极重。

   是年,邓日腾从九,阵前殉难,拨恤银数额不计。封荫母陈氏赠宜人,妻杨氏赠宜人,子连仁赠世袭武德骑尉。于楠从九,阵前殉难拨恤银,有无封荫未奉明文。
同治六年(1867年)
通年大旱,道殣相望。
同治年间(1862-1875年)
始种牛痘“妇叟欠信,婉劝行之”。
光绪二十年(1894年)
骤雨如注,山洪暴发,河溢海啸,伤禾无算。
宣统二年(1910年)
宋煊文领导农民抗捐。四月二十九日,本村村民于克仁随徽村高启旺,率众万人攻破海阳城,直捣县衙。
民国四年(1915年)
本村于道被招募入伍。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大战结束后被解雇回籍。
民国八年(1919年)
飞蝗蔽日,伤禾无计。
民国九年(1920年)
6月下旬  暴雨大作,河水溢岸。

同年  麦前大旱,春禾枯焦,二麦绝产

民国十六年(1927年)

飞蝗遮天,夏粮绝产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霍乱流行,疫情迅猛,染病者十无一生,时称“虎来拉”。此次疫情,造成本村2人病故。其间,各村兴办秧歌,名谓送霍乱鬼。歌词各村互相祷送,引起很多纠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4月18日已时  由客童玩火之故、造成火灾。本日北风狂作,火源发于村内西北部,俄倾火蛇凌空穿村,人莫敢近前,只有救老夺婴之急,瞬息十字街以西,36户民房,片瓦无存。
同日  国民党29师张襄五部下高兰田(时于凤城兼任县长),亲自带领部队来村灭火,亲临火地,身先士卒。由于灭火得法,阻止了大火的蔓延,得到全村人民的赞扬。
中午至晚,本村邓曰俊(字百川),因受灾户无处起炊,遂施舍两餐,此举甚得民众感戴。
同年  自春至夏,滴雨未降,禾苗枯焦,谷穇绝产。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邓从亭自北京购进收音机1台,为本村第1台收音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鲁苏战区游击六纵队驻扎凤城。其间,本村于德昌、于世水、于凤岗、于新水被招募入伍。其中于新水被解雇回籍,余者充当日伪,下落不明。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正月初三 日寇,侵占海阳城,日日进行扫荡和查学,不让学生读国语,强逼读日语字母。于简斋等,敌忾同仇,宁教学生读“孔孟”,决不教学生读日语。
6月 暴风疾雨,河水溢岸,泛滥成灾。
冬 实行保甲制。每10户为一甲,每10甲为1保,于克茂时任保长。
12月 传染病流行,本村死亡儿童数量无考,留下聋哑后遗症的5人,当时年龄最大的11岁,年龄最小的3岁。
民国三十年(1941年)
久旱不雨,夏秋两季减产大半。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
12月 于孟禄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本村第一个党员。
本村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设村公所,于得水时任村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1月 本村成立职工、青、农、妇,四大抗日救国体,各数会会长邓介伦。职工会会长胡殿义。农救会会长先为邓进,后为邓从修。青救会会长于京水。妇救会会长胡秀桂,副会长胡敏贞。抗日战争后,改称国救会。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各救会撤销。
3月 于滨水任党小组组长。1944年,被开除党籍。
冬 青年自卫团拆毁关帝庙、镇武庙、海阳城垣等古建筑。
同年 村公所改称村政府。
成立自卫团,团长于沿水。基干队长于贵。青抗先队长,于孟卿。少年先锋队长于孟祥。

遵照东海专署《减租减息暂行办法》,本村开展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等工作。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4
月 胡殿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秋  开展以反奸、反特、反贪污、反恶霸为内容的查减工作。实现了二五减租、分半减息和合理增资。
九月  本村成立党支部,胡殿义任党支部书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2月2日  全村派出青年自卫团、民工125人,支援八路军攻克万第。其中出动担架30副,余者组成运输队车推人挑搬运物资。
春  进行捐资助学活动。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本村组建秧歌队到县会演,欢庆抗日战争胜利。
冬  进行扶困献田活动,本村敲锣打鼓把二豹虎山后坡的一部分,献与荣家庄。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本村实行土地改革。根据党的政策,农会研究,地主、富农,每人留地3亩,余者465亩没收,分给无地、缺地的贫苦农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6月  开展土改复查运动,本村成立贫雇农协会,贫协主任邓介宽。
同月  在土改复查运动中,死亡富农3人。
7月  全面发动“反蒋保田”运动,全村青壮年参军入伍20人。

11月7日  国民党五十四师八旅、三十六旅,盘踞海阳城,占领西河崖村,烧毁房屋875间,伤亡村民11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2月  由县人民政府领导,各地募资、出工,东海独立团派遣1个连兵力,帮扶重建西河崖村。其间,县委书记刘平亲自来本村指导工作,重建工作于4月下旬完成。
秋  本村小学复学。学校设于公房、民宅,骆述先任教。
12月  在“接管天下”运动中,自报公议参军入伍11人。
1949年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村党支部一班人到县参加万人大会,欢庆新中国的成立。村内升起五星红旗,唱国歌。
1950年
春  始成立互助组,全村共发展20余个。
7月15日  倾盆大雨,经久不息。
同年  村设民兵连。原基干队改为基干民兵,自卫团改为普通民兵。
1951年
春  于克仁自外地引进胜利百号地瓜,产量很高。原有地瓜改称“穷不够”,产量很低。
11月  土改结束,县政府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划分阶级成份,全村划为地主的1户,富农9户,贫雇农93户,中农42户。
同月 始贯彻婚姻法。

1952
开展扫盲活动,成立速成识字班。
1953年
6月30日  进行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本村于振东参加了此次人口普查。
同年  开始办理婚姻登记手续。
   中国少年儿童团,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1978年10月前一度改称红小兵,后复称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4年
9月  开始按义务兵役制征集兵员。18-22周岁的男性公民,经体检和政治审查合格后可参军。
1955年
春  成立4个农业合作社,入社户数以达百分之百。
4月5日  始用新人民币。
9月  始行义务兵制。本村胡福臣、邓从起首批入伍。
1956年
春  与成家村合并成立“双合”高级社,于钧任社长。
1957年
4月  开始宣传节制生育,提倡一对夫妇生3个孩子。

1958
 凤城人民公社成立,双合高级社加入该人民公社。
10月 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全村劳力投入劳动,昼夜奋战争取“钢铁元帅升帐”。因炼不出铁,全村砸锅300余口权当炼铁,让“钢铁卫星升天”。全村各小队贸然办起食堂,强迫社员集体为炊,即便社员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炼铁者,食堂也停止对其供饭。
12月 年终整劳力开支6元,半劳力5.50元
1959年
春 全村小食堂停办,合并为东西两个食堂,实行吃饭挂票不花钱。后来由于浪费严重,社员生活不方便,到冬季每2户发锅1口,继至每户1口,食堂停办。
秋 由公社组织41个大队,兴建神童山水库,占本村土地最多。1960年8月基本竣工,为时1年。
11月成立窑上管理区,本村时属管理区管辖。
1960年
由于受“瞎指挥”“共产”“浮夸”等五风的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年人均收入不足50元,口粮每人180斤,油料6斤。本村人民生活靠吃树叶、花生皮磨粉充饥,许多人因此患病。其中引起高位肠梗阻死亡1人,低位肠梗阻死亡1人。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多人,转为肝功疾病死亡2人,贫病交加,秋收后饥荒方脱。
1961年
1月 贯彻中共中央《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人民公社体制下放,实行“三级所有制”,以队为基础。

春  利用农闲始建岚东小水库,为时1年。
秋  始有渔业,造船2只,雇佣船把头3人,本村培养船员8人,渔业书记于钧,会计于振东。
1962年
1月 窑上管理区撤消,与成家村分立,成为行政独立大队。
1963年
春   学校与生产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
同年  县委确定在凤城公社各大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贯彻中共中央《农村社会教育中一些具体政策规定(草案)》。大队长、大队会计、各生产队队长、生产队会计共18人到凤城参加学习,时间7天,后称为小社教。
1964年
秋  兴建校舍18间,其时学校被誉为一类学校。
古历十一月一日   山东社教工作队进驻本村,开展“四清”运动。在运动中死亡渔业会计1人,富农1人,为时1年。
同年   成立贫下中农协会。贫协主任为邓介宽、于京光。
1965年
春  成立基建队,兴修水利。
由公社统一组织,邓家、窑上、河崖、建设、胜利5村合修狼虎山水库。后窑上、建设、胜利因不受益,不同意。“一平二调”共产风,把该水库畀价给邓家村,邓家村应付劳务费700元给本村。后经两村书记邓从库、杨龙翔协商,本村不要劳务费,有永久使用水库灌溉农田、果园的权力。
4月  “四清”运动工作队建立村《阶级档案》。

  广泛动员有三个孩子的夫妇,实行节育措施,首批女性采用节育措施17人,每人补助猪肉款5元。
1966年
6月 本村小学掀起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的高潮,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的运动。
8月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发表后,“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本村展开。人民群众卷入“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去。红卫兵组织在农村、学校相继成立。下旬,学校红卫兵走出校门,冲向社会,大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品被破坏殆尽。
11月  在本月“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许多大队干部、小学教师都被揪斗游街。
1967年
春 由邓从库负责在东小山建起果园80亩,果业队长于沿水。
5月10日 海阳驻军6132部队靳排长,公开在本村支持“二五”派。
夏 芝芳、河崖、成家、窑上、邓家、臧家、庙头、黄家8村共同筹资,在本村建西河崖农中,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教室两幢,共招生3个班94人。教师邵延秋、高轩、黄秀凤、邓从洪。
冬 兴建面粉厂。有厂房4间、粉房4间。(后于20世纪80年代末村内规划拆除)
同年 继县“二三”“二五”两派夺权之后,红卫兵造反派夺了公社党政大权,自此本村两派论战不休。

1968
12
月  公办教师下放到本村任教,国家停发工资。教师报酬由大队记工分,1971年恢复教师工资制。
同年  本村成立革命委员会,于瑞清、邓从库先后任主任。
继6132部队靳排长支持“二五”派后,两派群众组织武斗逐渐激烈,某些家庭分成两派,父子、弟兄互相争斗。
本村成立面粉厂。
1969年
6月 芝芳、窑上两村部分群众,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来本村拆毁农中。本村群众为保护公共财产,与其发生激烈争斗。由此起,校园无人管理维修,倒塌湮没。
1970年
1月 本村重建党支部,邓从库任支书。
同年  县委作出《进一步掀起更大规模的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规定。本大队党支部根据指示精神,作出整北塂前样板田的规划。
1971年
7月1日  为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本村成立合作医疗站。
9月  本村接上级指示开展批判陈伯达的整风运动。
11月  本村和学校开展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反革命政治纲领《571工程纪要》。

1972
2
  凤城公社召开生产队干部会议,贯彻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本大队长、生产队长等8人参加会议。
5月  大队购进12马力安原牌拖拉机1台。驾驶员于钊,本村始有拖拉机。
秋   在岚东建7洞地瓜窑1幢,至今尚存。
同年 兴建大队办公室7间,地址老十字街(后在80年代末村内总体规划中拆除)。
1973年
春  大队兴建仓库四间,水泥结构(80年代末规划拆除)。
在菜园后建立桑林40亩,邓介川、邓从凯先后任蚕业组长。
秋  松干蚧灾害漫延到豹虎山松林,林业队用乐果乳剂防治。
1974年
春  大队兴建翻毛鸡小瓦房四间(80年代末总体规划中拆除)。
1975年
1月7日  号召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胎次间隔4-5年,全村掀起计划生育高潮,女性结扎20人,每人补助10元钱。
春   在后场建窑厂,1978年由县土地管理局阻止停产。
5月4日  上午8时大风10-11级,小麦地瓜受灾严重。
同年  始用照明电,始接磷肥厂线,建配电室15平方米,50千伏安变压器,电工于京山。

1976
1月8日
 周恩来总理逝世。全村党员、群众沉痛悼念。
春 建养蚕室12间,计划养蚕(80年代末总体规划拆除)。
7月6日 朱德委员长逝世。全体党员、群众深切悼念。
8月 公社统一调拨劳力,到石人泊修龙江池。本村每日出工80余人,昼夜奋战了两个月。
9月9日 毛泽东主席逝世。随后,大队设灵堂3间,举行哀悼仪式。望石山驻军、村党支部、村学校、村妇女组织分别敬献了花圈。
1977年
3月1日  本县进行丧葬改革,实行火葬。
同年 于礼明购进黑白电视机1台,本村始有电视。
1978年
12月18日-22日 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逐渐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
同年 发生夏玉米螟虫灾,为20年所罕见。一代玉米螟每百株累计卵量平均95块,最多115块;春玉米危害每百株蛀孔平均75个,严重的90个。二代玉米螟,百株累计卵量平均25块,被杀株数平均73.4%,蛀径株68%,百株蛀孔201个,因虫倒折率32%。
建修配厂,厂房6间,水泥结构(90年代规划拆除)。
1979年
2月   贯彻中共中央68号文件精神,将“四类分子”的“帽子”一齐摘掉。
春 全国人大五届六次会议决定,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此后,大队党支部在每年植树节前后,发动党员干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8月27日  全村掀起“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宣传高潮。根据省委下达《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由个人申请,自愿生一个孩子,并采了相应措施,保证不生第二胎,由县发给《独生子女优待证》。本村只有1个孩子的夫妇20对,报名领取《独生子女优待证》的15对,占75%。
同年 大队购进彩色电视1台,每天晚上在大院播放,全村社员扶老携幼如看电影一样。自此,本村始有彩色电视机。

1980
9
月1日 遭风灾,苹果减产1万余斤。
1981年
7月 县民政局对本村残废军人进行普查登记,为5名残废军人换发证书。
同年 自春至秋,连续干旱,全年总降水量390.7毫米,秋作物减产40%。
1982年
春 在村西修建大口井,规格:长89米、宽75米、深5.6米,占地6675平方米。装机40千瓦,水泵10H-13A型,管径300毫米,长940米,设计灌溉面积400亩,历时2年完工。
生产队实行联产到劳责任制。
秋 实行“统专包”责任制。
1983年
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烈军属的优待改为定额优待,1985年改由镇统筹按排。
村委组织人员分割口粮地,每人0.7亩,余者分给家庭联产承包户。
8月 县民政局为全村烈土直系亲属换、补、发革命烈士证书,该年本村烈士直系亲属1人。
同月 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1984年
春 本村始打机井,计划上自来水工程。机井规格:径150毫米x深20米,管道150米,装机10千瓦。该工程与村西大口井两项工程共投资15万元。
购进50马力拖拉机1台,农耕收割配套。
4月24日 凤城公社改为凤城镇,大队改称村政府,社员改称村民。
5月 村管理委员会改为村民委员会。
秋凤城农房办来村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从本年起,本村住宅建设,均按规划标准施工。
1985年
春 土地实行按人分配。全村土地留出经济田后,根据土质水利条件,分为一、二、三等片,每人1.2亩,每亩提留款11-24元,时谓“一杆捅”。
5月 自来水工程完工,结束了本村祖祖辈辈手提肩挑饮吃水的历史。
7月 县民政局通知并落实对改嫁烈士妻子,全部实行定期抚恤金制度,本村受该项抚恤待遇者3人。
同年 农村实行“三老补助”。由镇统筹款安排,镇政府每年向农村统调五项统筹款。

1986

县政府决定建凤城中学,占用本村土地约2-2.7亩。割地方法,建中学占建设村土地,窑上村土地与建设村土地接壤,由窑上割给建设,西河崖村土地与窑上土地接壤,由西河崖村割给窑上村,芝芳土地与河崖村土地接壤,由芝芳割给河崖,以此类推。
1987年
春 因十字口配电室矮小,用电量逐步增多而导致供电不足,于村东新建配电室。
1988年
2月1日 村民领取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1989年
12月30日 于京智任村党支部书记。
1990年
1月   县民政局为本村3名伤残军人换发证书。
同年 自小满至夏至霪雨连绵38日,造成890余亩小麦生芽霉烂,秋后麦种全由外地输入。
1991年
春 与于瑞生解除豹虎山西其自建山楂果园的承包合同。
7月12日上午8时 本村突现大面积发病人群,症状为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全身出汗、体温正常,患者402人。村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和环保部门,后经环保部门取水化验,确定为水污染所致。时因夜降大雨,冲下农药厂的农药残留,对村自来水水源造成污染,由此成为本村饮水的隐患。
同年 全镇幼儿园与学校分离专设。为避免幼儿教育学校化,本村改建幼儿园,为独门独院。
于京仁出资捐赠本村小学篮球架一副。
1992年
秋 村委第三次调整土地,把全村所有土地,除去经济田和计划蔬菜大棚留地外,余下土地按人均分,每人平均1.1亩,其中水浇地0.7亩,二等片0.4亩。
11月 镇政府号召各村兴建果园。本村选择节节地、岚子边地段面积达61.8亩的土地营造新果园。全村劳力并雇佣外村火尖犁,开沟扩穴,大干了10日,建成果园。此前,本村已有果园150余亩,均承包到户,新建果园无人承包,荒芜3年后废弃,造成果苗费、劳务费与火尖犁费计有2万余的经济损失。
同年 村委为发展农村经济,接受市、镇各级政府的号召发动农民营建蔬菜大棚20个。
1993年
春 由凤城镇规划,沿村后“驮鱼道”加宽路面8米,定名凤阳北路。
1994年
6月29日上午10时至下午9时   天降大雨,降雨量为119毫米,冲田伤禾。
1995年
4月 于京仁任村支书。

6 新建蔬菜大棚59个。
同年 幼儿教师臧丽娟被评为海阳市优秀教师。
1996年
本村幼儿园被评为烟台市一类幼儿园,臧丽娟被评为海阳市先进工作者。
1997年
春 村委发动蔬菜大棚户上滴灌70余个,后蔬菜大棚户自动废弃。
某星期日 数儿童进入本村档案室,把档案当作废纸到处丢弃,档案物失大半,1955-1964年间的档案全失无存。
7月 镇经管站对各村账目、现金实行“双代管”。
1998年
村委发动在蔬菜大棚栽植大樱桃,后因地质不适宜等原因终止。
1999年
本村始安装电话205部,有线电视218户。
本年的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改以前提出候选人的方式为村民直选,也称海选。这是农村政治生活的重大改革。
2000年
村委重视幼儿教育,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投资购买了滑梯、跷跷板、秋千、图书等。
村整修街道1800米,浆砌街旁水沟800米,装饰路灯等,共投资4万余元。
村委决定,老年人不交五项统筹款。

2001
7月26日
 王进堂之妻黄文清(时年39岁),在他人家相伴钩花。晚上9时归家,在大街上被歹人劫去。王进堂及其亲朋好友寻找月余无果,黄文清从此杳无音信。当时引起四周邻村妇女惊恐,夜间不敢上班。
同年 本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于京仁当选为村委主任。
由于学生生源不足,本村学校停办,并入凤城中心小学。
2002年
5月 因自来水水源频遭污染,投资10余万元在村东打凿机井。规格:口直径160毫米、深18米,出水量10立方/小时,水质混浊不良。
10月23日 因学校停用,无专人管理,门窗破坏严重,经村委研究,作价卖与邓观禹。
同年 海阳市政府规定,顺烟凤公路两侧的村庄不再批建居民住房宅基地,已有的全部规划拆迁。
2003年
4月20日 此日起,受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的影响,各级政府对流动人口实行严格控制。村委人员轮流村头站岗,严禁外来流动人口进村。医务人员用84%消毒液对全村进行定期定点消毒,维持时间1月之久。
5月8日 裁凤城镇,设凤城街道办事处。本村隶属该街道办事处。
是年,村委研究决定,从本年开始,发放“老人补助”。规定:村民凡年满70周岁,不分人口地,每年补助100元,每增1岁加10元。
2004年
12月 村党支部换届,于景仁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于瑞连、邓介环为村党支部委员。
同月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于礼祥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于礼春、于文勇为村民委员会委员。届时,村委开始为全体村民发放福利,并同时修整“老人补助”,压缩年龄,扩大范围。改为:村民凡年满60周岁,每年补助100元,每增1岁加10元,分人口地。
为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使党员队伍管理制度化、公开化,建立党员活动室。室内设远程教育电视,备有课桌30张,坐凳60人位。
同年   中共中央《废止农业税条例》施行。从本年起,农民不再缴农业税和五项统筹款。
2005年
5月1日 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和部分个体工商户外出到龙口南山参观学习,以开阔视野,为村发展出谋划策。本年起,每年7月1日带领全体党员到外地参观学习。
10月29日 “森泉家园”开工建设。至2006年已建居民楼4幢,每幢5层。硬化楼区街道面积3800平方米,绿化环境面积1600平方米,并完成北段河道改造工程300米。
同年 为发展集体经济,活跃市场,择定吉日农历七月三十日为西河崖村“集贸市场”开业典礼日,后每逢五、十开集,特邀菜阳市京剧团,唱戏开典,连庆3年。
2006年
3月8日 始为全村妇女发放福利。
11月 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张秉德在市委副书记、市长邹长清的陪同下,来村看望和慰问老党员、军人家属。
同年 本村根据上级要求,邀请烟台圣凯规划厅对全村进行总体规划,本村拆迁8户。

2007
4月1日 
为鼓励本村学生好好学习,培养高素质人才,经村两委研究决定:自本年起,凡应届高中生考上大中专的每人奖励1000元;考人清华、北大或到国外留学者每人奖励5000元。奖励条约是其原籍户口必须在本村。
同月 因村自来水水质不良,特聘水利专家勘察水源,选址在豹虎沟。7日全体党员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后经数次钻探没有成功。
5月1日 组织蔬菜大棚户到寿光县参观学习。
6月15日 特邀烟台市三宝地质咨询部门勘察水源,选址在豹虎山西顶部,共钻机井4眼,深157米,出水量10立方米/小时。通过烟台化验,水质达优质天然矿泉水国际标准。输水管道径110毫米×长4000米;水柜建于神童山前,高于“森泉家园”约50米。
8月中旬 发生棉虫害,本村最严重的是堰子上、石磊塘、北塂前一带,治保管理失时的减产9成,治保管理及时的减产3成。
8月中旬至9月末 连降大雨,霪雨连绵,本地所有农户大白菜因涝绝产。花生生芽霉烂,花生种出芽率为70%。
10月1日 组织党员外出参观新农村建设情况。
同月 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于礼祥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于礼春、邓介环为村党支部委员。
同月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于礼祥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于礼春、于文勇为村民委员会委员。
12月 兴建了巨型村标并配备了美景喷泉等设施。此举提高了本村知名度、美誉度,并美化了村容村貌。
同月为建设新农村,改善村貌环境,硬化南北主街204米,东西主街316米,主街道宽均为10米,厚15厘米,支街4条,总长575米,宽均为6米,厚12厘米。共硬化面积5561平方米。街道两侧装饰景观系列灯并进行了绿化。
同年 村委开始组织妇女在“三八”节期间到外地参观学习,以开拓她们的发展思路。
古历九月九日老人节 村委组织老年人到外地参观旅游,开拓老人眼界,增强他们的心身健康。
建“凤翔嘉苑”居民楼三幢,每幢五节。
本村拆迁民房42户,均分配了楼房安居。
2008年
5月12日 四川省汶川等地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村群众及时向灾区伸出温暖之手,捐款1万7千余元,本村各企业单位和个人特献爱心捐款若干。
8月 方圆集团举办海阳大秧歌演出,挑选本村邓芳兵(女)、邓宗杰2人为其中的演员。8日秧歌队参加了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并在下午6时30分开幕式上展风采。

建置

第一节   位置、村域

西河崖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43′。北距市政府8公里,南距街道办事处、海水浴场均2公里,距龙头港3公里,南接窑上村,北毗芝芳村,西邻成家村、臧家村,东靠邓家村。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初胡姓人为占籍。永乐二年,于文广(系明奉政大夫),与妻修宜人带4子,由小云南徽州府华市街(今安徽歙县)迁于大水泊。由大水泊迁至大嵩卫,ト居于此。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邓中由浙西武林(今浙江杭州)檄御倭至大嵩卫,倭患平后,特受大嵩卫副指使,遂世居此。初,西有大河(温泉河),东有豹虎山河,水不深而长流不息,地不阔而肥沃。北可观嵩山峦峰奇秀,南可望沧海碧波帆影,称河沿村。后有于澍考于氏世谱所载“姓原邗国,系本斥山”。于姓,五行属水,取名忌用火、刂、皿部首。因河沿与火焰同韵,遂于雍正十三年建县之初,申报县署更名为西河崖村。

全村辖区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其中粮田80公顷,蔬菜大棚10.7公顷,果园4公顷,山岚26.7公顷。北接嵩山,横跨神童山、豹虎山,东西两河护村。地处平泊,土质肥沃。

第二节   隶属演变
建村初,“除卫辖村外,均属菜阳辖”。本村时属卫辖村。
雍正十三年,海阳建县。西河崖村时属嵩山乡嵩潜社。
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裁乡设区,本村时属东村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本村时属第一区滩北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本村时属凤城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本村时属十三区。
1951年,全县设17个区,160个乡,本村时属十一区窑上乡。
1955年,全县划15个区及3个县辖镇,区辖161个乡。同年12月,调整为13个区3个镇,区辖139个乡,746个村,本村时属13区。
1956年,本县撤销11个区,仅保留鹏化、徐家店两个区,其余重划46个乡及东村、凤城两个镇,本村时属凤城镇。
1958年,裁区、镇,设15处人民公社,本村时属凤城人民公社。同年11月28日,撤公社设乡镇,时属凤城镇窑上管理区。
1959年春,本县将3镇17乡改为20处人民公社,本村时属凤城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全县划为18处人民公社,时属凤城公社。
1966年,全县划为17个区,辖124处公社,本村时属东村区窑上公社。
1968年3月6日,本县取消区辖公社建制,改17个区为17处人民公社,本村时属凤城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月24日,裁公社设乡镇,全县划14个乡9个镇,辖732个行政村(752个自然村)本村时属凤城镇。
2003年5月8日,裁凤城镇,设海阳经济开发区(辖5个村)、凤城旅游度假区(辖6个村)、凤城街道办事处(辖30个村),本村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地形

地势 西河崖村境内,北部、东北部,有大小山岭五座,为丘陵地带,均在海拔50米左右。西北部,自北向南沿本村逐步降低,为宽阔平原,约占全村上地总面积的65%
山脉 境内有大小山岭五个,为低丘陵地带,均在海拔100米以下。
豹虎山 位于嵩山东南部,狼虎山西部,神童山东部,为南北走向,在海拔100米左右。
二豹虎山 位于豹虎山西部,二山相连,在海拔50米以上。
东小山  位于豹虎山南部,在海拔50米以上。
西小山  位于东小山西部,二山相连,在海拔50米以上。
北小山  位于神童山南部。2007年,本村在此山建自来水水柜,经地质勘察队测量,高于森泉家园约50米。
河流  本境内有河流两条。东部有豹虎山河,发源于狼虎山、豹虎山,流经邓家村、西河崖村、窑上村,流入黄海。全长约8公里,为季节性河流。西部有嵩山河,发源于嵩山、神童山、洪山,流经芝芳村、成家村、西河崖村、窑上村,流入黄海。全长约8公里,为季节性河流。
第二节   气候
气候特征 本村濒临黄海,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雨量集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干湿季和季风进退均较明显。
  春季空气干燥,气压渐降,升温快,大风频,蒸发多,降水少。夏季,盛行自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温高、湿大,雨水充沛,雨热同步,偶有伏旱。另外,由于在大气环流的引导下,有时有台风影响本县,带来暴风雨。本村南濒黄海,受海洋气候的调节,气温偏低。6、7月份比内陆同纬度低3.5—4.5℃。8月份低1.5℃,故本地夏无酷暑,清爽宜人,使海滨地带成为避暑圣地。秋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小,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加剧地面辐射冷却,秋高气爽,往往出现秋旱。有的年份,冬季风迟迟不来,夏季依然盛行,也会出现连绵秋雨。冬季受大陆气团西北季风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寒,雨雪稀少。1月份,是蒙古高压鼎盛时期,冷空气不断南下,冷平流接连入侵,温度下降,气压升高,但冬无严寒。

第三节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县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状况分类,2000年全本村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有粮田1200亩,内有旱地390亩,其中水浇地、旱地占粮田总数分别为67.5%、32.5%。另有蔬菜大棚162亩,果园60亩,荒山400亩。
水资源   根据县雨量观测站资料计算,本地年降水量一般在760毫米左右。1959-1983年,平均降水量787.8毫米。降水年内有明显季节性,73%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年际变化大。1964年降水量1661毫米,1981年390.7毫米,极差1270.3毫米。降水量的丰枯变化大,地表水资源年际供需不稳定。本村土地多处于神童山水库之下,放水灌溉便利,村西地带用大口井灌溉,水利资源丰富。
生物资源   淡水生物资源鱼类有鲶鱼、鲫鱼、鲤鱼、鳝鱼、泥鳅。
其他水生动物资源节肢动物有沼虾、龙虾、河蟹;软体动物有河蚌、螺蛳等。
水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浮莲,浮萍、黑藻、青苔等。
野生生物资源

禽类:莺、鹰、鹞、鸽、燕、鸠、杜鹃、喜鹊、乌鸦、鹌鹑、山鸡、野鸭、野鸡、海鸥、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等。

兽类:狐、狸、獾、刺猬、野兔、鼬等。

虫类:蜂、蝉、萤、蛙、蛇、蟾蜍、螳螂、蜻蜓、蜘蛛、蚯蚓、蚂蚁、蟋蟀、蜗牛、蝈蝈、壁虎、蝴蝶等。

野草:野菜、茅、蒿、芦、苇、获、蒲、葛、菅、蓑草、地枣、山蒜、山草、燕麦、三楞草,荠菜、苦菜、灰菜、金针等。

药材:半夏、槐米、苍术、防风、荆芥、葛根、黄芩、地丁、苏子、野菊花、蒲公英、瓜篓、石竹、艾蒿、桔梗、丹参、茵陈、兔丝子,益母草、透骨草、桑螵蛸、蟾酥、土鳖、金银花、蝎子、苦参,杜仲、大蓟、小蓟、蛇蜕、蜂房、沙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