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畎村
明朝洪武年间,孙姓先祖由湖北襄阳府乐畎村迁来此地建村,沿用原籍村名,仍称乐畎村。清朝末年,李姓来此定居。
乐畎村位于海阳市中部,朱吴镇东南部,地处东经121°07′,北纬36°52′。东与丁家夼村隔烟凤公路相望,西南与纪家庄接壤,北与东朱吴村相连,南与石剑村为邻。隶属朱吴镇。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22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公顷,山岚233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水果主要有大樱桃、小樱桃、苹果、桃子等。
2018年,有476户,1521人。有孙、李、纪、杨等姓,均为汉族,其中孙姓人口较多,占98%。
【大事记】
1940年秋日伪军进村扫荡,抓走本村民兵数人;并投下1枚炸弹,炸死村民2人,炸伤2人。
1941年本村解放。
1952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8月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张克侠来县,视察了招虎山林场、乐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6年本村开始修建水库,1982年竣工。总投资22万元,库容5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6.7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9年村集体投资6万元,改造经济田380公顷。
2000—2010年村庄主干道铺设沥青,修建环山路,加固水库。
2011—2012年村内道路全部硬化。
2013—2016年打造海阳市“美丽乡村”,粉刷墙面,全村道路完成“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2017—2018年与地雷战景区签订协议,打造“民俗旅游”村落。将环山道路硬化,改善村民交通运输环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乐畎小学。1958年改为完小。1976年,成立乐畎联中,有学生300余人。1998年,5个村集资30万元,新建乐畎完小,建校舍30间,有教师20人,学生28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4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3名。至2018年,全村培养研究生、博士近1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口粮100公斤左右。建国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口粮180公斤。1975年,人均口粮220公斤,全村总收入32万元。2002年,人均纯收入3142元,人均存款余额2100元,全村有运输车130辆,摩托车36辆,电话320台,彩电400部。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房屋破旧拥挤,交通不便。建国后,住房条件逐年改善。2002年,党支部带领村民修路5条,总长约20公里。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初期的8平方米,提高到25平方米。至2018年,人均住房面积增加至4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秋,孙福平、孙福德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又有5人入党;同年,成立党支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土改、复查,除奸、反特、反霸斗争,并组织支前队伍随军作战,先后参加了万第、孟良崮、淮海等战斗和战役。1945年,有党员22人。2002年,党员达到60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孙福金、孙喜礼、孙希海、孙福存、孙增林、孙庆林、孙京成、孙喜杰、孙京彬、孙京敏、孙喜村、孙立发、孙京告、孙庆涛。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妇女、民兵、青年、治安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希玉、孙荆山、孙喜杰、孙京波、孙京建、孙京敏、孙希光、孙喜河、孙喜村、孙立发、孙全周。
1998年,村委会被评为烟台市模范村民委员会。
2014年期间,被评为“海阳市美丽乡村”。
榜一:
榜二:
【村庄人物】烈士名录 孙京焕 孙喜章 孙京水 孙喜绪 孙福行 孙喜南 孙悦仁 孙喜正 孙福端 孙京忠 孙喜文 孙喜武 孙京告 孙喜亭 孙喜团 孙福高 孙浩 孙喜庆 孙喜春 孙喜丑 孙福祯 孙喜均 孙喜崇 孙喜科 孙福良 孙喜暖
村庄动态
友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