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2 浏览次数:35480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方尾鹟是一种非常小巧可爱、鸣声悦耳的雀形目鸟类。它们不像猛禽或水鸟那样显眼,但以其独特的外形和活泼的行为深受观鸟爱好者的喜爱。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方尾鹟
· 学名: Culicicapa ceylonensis
· 分类: 雀形目 > 仙莺科 > 方尾鹟属
· 注:传统上它被归入鹟科,但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将其划分至独立的仙莺科。
· 保护级别: 无危(LC)。适应能力较强,种群数量稳定。
---
形态特征:小巧玲珑
1. 标志性的尾巴:如其名,它的尾部末端几乎是平直的方形,这与大多数鸟类楔形或圆形的尾巴明显不同,是重要的辨识特征。
2. 羽色:
· 上半身:头、背、翅膀为橄榄绿色或灰绿色。
· 下半身:喉、胸、腹部为鲜艳的亮黄色。
· 头部:有些亚种头部为灰色,与橄榄绿的后背形成对比,显得很清爽。
3. 嘴和腿:嘴喙扁平,基部宽大,非常适合在空中捕捉昆虫(这种嘴型被称为“飞捕鹟嘴”)。腿细短,为黑色或深褐色。
4. 体型:非常娇小,体长大约只有10-13厘米,比麻雀还要小一圈。
栖息地与分布
· 栖息地: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地带的阔叶林、竹林、林缘疏林和溪流边的灌丛中。在公园和植物茂密的庭院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 分布:
· 全球: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
· 中国:主要见于中国南方地区,如云南、四川南部、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湖南等地,多为留鸟(即常年居住在一个地区,不迁徙)。
行为与习性
1. 活跃的捕食者:方尾鹟极其好动,几乎停不下来。它们常站在树枝顶端,不停地扭动身体并扇动尾巴,时刻观察四周。一旦发现飞虫,会迅速起飞在空中捕捉,然后灵活地飞回原处,行为很像鹟科的鸟类。
2. 鸣声:鸣叫声清脆悦耳,常被描述为“唧-唧-唧”或“匹-匹-匹”的三音节哨音,非常有穿透力,在林中很容易凭声音定位到它们。
3. 习性: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非繁殖期也会形成小群。
食性
· 主食各种小型飞行昆虫,如蚊、蝇、蚜虫、小飞蛾等,是典型的食虫益鸟。
繁殖
· 繁殖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4-7月)。
· 巢:巢呈杯状,由草茎、苔藓、树皮等材料构成,并用蛛丝加固,通常建在树枝分叉处或岩壁缝隙中,非常隐蔽。
· 卵:每窝产卵3-5枚,卵为白色或淡绿色,带有斑点。
总结与特点
特征 描述
最显著特征 平直的方形尾巴,亮黄色的腹部
羽色 上绿(灰)下黄,色彩鲜明
栖息地 山地森林、林缘、溪边灌丛
行为 极其好动,常在枝头扇尾,飞起捕食飞虫
鸣声 清脆的“唧-唧-唧”三音节哨音
总而言之,方尾鹟是一个生活在森林中的“小精灵”。它那方形的尾巴、黄绿配色的娇小身躯、永不停歇的活泼劲儿以及清脆的鸣声,都让它成为林间一道迷人的风景。虽然体型小,但它是控制昆虫数量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