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阳市全国科普月鸟类知识科普---宝兴鹛雀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34492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鸟类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宝兴鹛雀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小型鸟类,不仅是中国特有种,它的中文名和学名都源于首次发现地——四川省宝兴县(旧称穆坪)。

特征 描述
中文名 :宝兴鹛雀 
学名: Moupinia poecilotis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体型 :体长约13-15厘米 
主要特征: 头顶和上体橄榄褐色,尾羽棕红色,下体白色,具有灰白色眉纹 
食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 
栖息地 :海拔1500-3700米(最高记录可达3810米)的山地森林、灌丛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等地 


 形态与习性


宝兴鹛雀雌雄羽色相似,其额部羽毛的羽干坚硬,而头顶羽毛的羽干则相对柔软,这是比较特别的识别点。它们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棕红色或栗红色的尾羽。


这种鸟性情活泼,常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在林下灌丛间敏捷地跳跃觅食。它们的鸣声多变,常被描述为类似“ju-ju-ju”或“ji-ji”的短促清脆叫声。宝兴鹛雀是典型的食虫鸟类,其食物主要包括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及其幼虫,偶尔也会吃少量植物性食物。


栖息与繁殖


宝兴鹛雀适应于中高海拔的多种植被类型环境,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高山灌丛和草甸。它们特别喜欢在近山溪的草丛和灌丛中活动。


繁殖期通常在5月至7月。它们的巢呈杯形,多筑于林下低矮的灌木或树上,离地面不高。巢由草叶、草茎和树皮等材料构成,内垫羊毛等柔软物质。每窝通常产卵3枚,卵为白色,带有赭色或紫褐色的斑点。


保护现状与意义


· 保护等级:宝兴鹛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在中国,由于其分布范围相对狭窄,且是中国特产鸟类,它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生态指示作用:作为依赖特定森林环境的鸟类,宝兴鹛雀的存在与否可以反映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总结


宝兴鹛雀是中国中西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全球种群状况被评估为无危,但作为分布区相对狭窄的中国特有种,其生存状况依然值得关注。保护宝兴鹛雀,本质上就是保护我们珍贵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