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3 浏览次数:40683
为庆祝全国科普月,山东辰鸾文化传媒和海阳市星火文化传媒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为大家开展动物知识科普系列活动。
貉(读音:hé),是一种中型哺乳动物,属于食肉目犬科。它外形独特,生活习性也很有趣,是成语“一丘之貉”的主角。
一、基本分类与概述4. 与浣熊的区别: 虽然脸很像,但貉的尾巴没有浣熊那样的环状花纹,且体型更粗壮,是犬科动物。
三、生活习性
貉的习性在犬科动物中非常独特。
1. 栖息地: 喜欢栖息在临近水源的林地、草丛、河谷和田野地带。它们是优秀的游泳者。
2. 行为:
· 夜行性: 主要在黄昏和夜间活动。
· 杂食性: 食性非常杂,包括鼠类、昆虫、青蛙、鱼类(善于捕鱼)、野果、植物的根和种子,以及人类的生活垃圾。这种广谱的食性是其生存能力强的关键。
· 半冬眠: 貉是犬科中唯一一种会进行冬眠(更准确地说是“冬休”或半冬眠)的动物。 在寒冷的北方地区,秋季它们会大量进食积累脂肪,然后在洞中蛰伏过冬。在此期间,它们的新陈代谢会降低,但不像真正的冬眠动物那样深沉,天气暖和时仍会出来活动。
· 集群与家庭: 通常成对或以小家庭群的形式生活。它们不像狼那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
3. 繁殖: 春季发情交配,妊娠期约60天,每胎通常产5-8仔。幼崽由父母共同抚养。
四、分布与亚种
· 原产地: 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等。
· 入侵物种: 20世纪上半叶,为了获取毛皮,苏联将数千只貉引入欧洲部分地区。这些貉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迅速在欧洲蔓延,已成为一种成功的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影响。
五、与人类的关系
1. 毛皮兽: 貉的毛皮厚实柔软,是重要的毛皮兽之一,其毛皮常被称为“貉子毛”,常用于制作大衣、帽子等的毛领。
2. 文化象征: 在中国成语中,“一丘之貉”比喻彼此都是坏东西,没有什么差别。这个成语源于貉喜欢群居在同一个山丘的习性。
3. 城市适应者: 随着城市扩张,貉也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在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城市里,貉已经成为常见的城市野生动物,它们会在公园、花园甚至居民区中觅食和生活。
六、保护现状
在其原产地(如日本),某些亚种的貉数量曾因狩猎和栖息地丧失而下降。但在全球范围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貉评估为无危物种,因为其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庞大,且适应能力极强。
总而言之,貉是一种外形可爱、习性独特的犬科动物。它集犬科、浣熊科(外形)和熊科(半冬眠)的某些特征于一身,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有趣范例。从“一丘之貉”的成语主角,到适应城市生活的“隐形居民”,再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杂食者,貉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