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家疃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另一说,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窦姓建村,以姓命村名为窦家疃。后窦姓迁走。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郭姓从黄河岸边迁入。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车姓从行村迁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于姓从郭城村迁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姜姓从港里村迁入。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申姓从北申家村迁入。


  窦家疃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7°05′。东与肖家庄为邻,西北与东鲁家夼村山相连,南与北申家村相连,北与西古现村接壤。隶属郭城镇。南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市政府驻地48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2.5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7.5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芋头、苹果等。

  2018年,全村有259户,766人,其中女342人。有车、姜、于、郭、申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姜姓。


【大事记】
  1941年3月17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十六日)日军胶东拉网大扫荡,侵袭本村,打死村民5人。
  1947年3月开展土改复查运动,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5年10月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74年全村出动劳力500多人,治理河滩,整出6.7公顷水浇田。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5年全村电网改造,村民吃上自来水。

        2011年至2017年村中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村南头新建塘坝,建设一小型水库,清淤整治村内河道,河北岸建造八栋二层楼,建设新村委。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村中有2家私塾,供有钱人的孩子上学。1946年,成立窦家疃小学,招收1-3年级学生,有教师2名,学生40余名。1966年改建为完全小学,有教师4名,学生达120人。1987年,与西古现小学合并为中心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左右,只能半粮半糠度日。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人均粮食300公斤,总收入18万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210辆,摩托车230辆,电话140部,手机36部,电冰箱40台,洗衣机10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里破烂不堪,村民住的是破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盖起了瓦房,昔日破烂不堪的小村落,变成了规划有序的新农村。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18平方米。

  社会福利1969年,成立合作医疗站,村民平常用药药费、医疗住院费均报销30%。1982年投资3.5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88年投资7万元,安装闭路电视。1989年投资4万元,村民用上自来水。1995-2000年,村集体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金5万多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姜明邦、姜书平、车德进等人,经北申家村申可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一批党员。同年4月,成立村党支部,姜书平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组,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随大军南下。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9名。2002年,全村有3个党小组,38名党员。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姜书平、姜维邦、车德明、姜成安、车金香、车金田、车金友、郭俊友、姜仁帮、姜奎邦、车德喜、申洪臣、车德洪、申洪海、姜吉邦、车延令、车寿清(委员:车玉臣、周福风)。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车德明、姜维帮、车德清、姜树会、车德进、车金田、姜仁帮、郭庆文、车德喜、姜顺邦、申洪君、车德洪、车延波、申洪海、姜吉邦、车玉臣、车寿清(委员:周福风,车玉洪)。


【村庄人物】

  简介姜瑞香1926年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指导员、教导员、团政委等职。全国解放后,任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后到中共中央组织部任职,行政12级。
  车吉义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安航空学院。高级工程师,正师级。
  

烈士名录    姜瑞邦   车德和  申洪典   于天成   郭进奎  申洪文

村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