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村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于姓来此建村定居。取“辛勤安村”之意,命村名为辛安。后有李、赵等姓相继自外地迁来定居。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辛安公社的辛安村重名,改名为新安村。

  新安村位于凤城街道办事处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6′,北纬36°44′。南与陂子头村相交,东与北洼、西洼村为邻,西与邵兴庄接壤,西北与东迟格庄交界,北与刘家泊村相连,东北与两甲村相望。西南有垛山,村西、村南、村东有新安河环村流过,故有镇山、镇海、月牙河之美传,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距街道办事处驻地7.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约1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耕地151.3公顷,其中粮田面积126公顷,果园、菜园面积25.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韭菜、苹果、板栗等。
  2018年,全村有380户,920人。有于、徐、赵、李、王、任、隋、刘、姜、鞠、纪、袁、吴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于、赵两姓。

 

【大事记】

  1940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日),日军占领海阳城,向东扫荡返回时住本村1夜,打死村民1人,杀猪、鸡、羊无数。

  1941年1月,国民党投降派秦毓堂部占据城里,征粮敛财,抓民夫修工事,本村损失严重。

  1942年,8月9日八路军攻克留格庄。9月16日,秦毓堂部逃离海阳城,本村解放。

  1944年1月,本村民兵于兆云等,被日军抓去强迫运粮。于兆云等经过周密计划,在海中杀死押船日军,将船驶入寨子港,把粮食及其它物品上缴,抗日民主政府,受到胶东行署的嘉奖。

  1945年5月,驻行村的一股日军夜间窜至凤城,凌晨包围本村,枪杀村青救会长于锡仁、区干部周敏;抓去小学教员高祥轩、区青救会长于学福,在凤城用刺刀杀死。

  1947年11-12月,国民党第五十四师占据村西垛山制高点,本村村公所及群众房屋被毁坏严重。

  1956年,本村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4年,打造村村通工程。

        2005年,全村通上自来水。

        2007年,本村建立村医疗站。

        2008年,修建文化大院。

        2009年,对村委办公区进行修缮。

        2010年,沿街安装路灯,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出行。同年,村内安装了监控设备,覆盖全村,以保障村民的生活安全。

        2011年始,对河套进行改造,并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

        2012年始,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以辅助村民农收。

        2013年,投资60万元,修建村东新安桥。同年,引进纯净水设备。

        2014年,为大龄青年修建安置楼32套。

        2015年始,三年内共引进3台200毫安变压器。

        2016年,开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2017年,修建大口井一座,占地十亩,以供灌溉。同年,为村民规划建设蔬菜大棚9个。

       2018年,投资近400万元建设4座平塘,灌溉基本农田,村内硬化道路8000米。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42年海阳城里解放后,本村即设立完全小学兼中心小学。1947年迁到北洼村,本村只有初小。1948年冬,复设辛安完小。1958年,完小迁至北洼村。1966年,成立了农中。1968年,农中并入北洼联中。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40人。村党支部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专家来村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村民中获技术员职称者3人。
  人民生活     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人均粮食300公斤,全村收入21万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100多辆,摩托车120多辆,电话140部,彩电250多台,电冰箱100多台。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一到夏季,河水经常泛滥,冲进各家各户。1964年,村党支部带领广大村民对旧河进行改造。1987年,村集体投资在河的上游建起了水泥桥1座。1990年,又在下游建起了1座漫水桥。1989年后,村统一规划了街道、房屋建设,多数村民都住上了宽畅明亮的新房。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      1970年,村合作医疗站建立,村民小病不用上医院。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2年投资7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5年,投资8万元,安装闭路电视。1990年,投资10万元,修建自来水蓄水池,村民开始用上了自来水。到2000年,全村安装电话140部,成为电话普及村。2007年始,每年春节发放福利,人均150元。2010年,组织全体党员到华西村参观学习。2013年,组织全村妇女前往烟台牟氏庄园、蓬莱海底世界观光游览。2014年始,村委出资为村内65~79岁老人投保银龄安康保险。2015年始,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日福利。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      1941年,于志远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村中第一名党员。1942年成立党支部,于志远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带领村民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随军征战。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本村有党员20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47名。1979年赵振来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连续5年被评为海阳县先进党支部。1997年后,赵振奎任党支部书记。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于志远、赵洪吉、于子安、赵洪礼、于兆清、于兆庆、于炳福、徐文友、赵振来、于书光、于松年、赵振奎、于在河、于光泽。2007年至今,于光泽任党支部书记。于光泽当选为17届、18届海阳市人大代表,并两次被海阳市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2年,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香池、于从生、于书芳、于慧静、徐文友、于炳福、于全义、赵振奎、于林平、赵振奎、于在河、于光泽。


【功德榜】

榜1:

榜2:

榜3:

【村庄人物】

 于述芳     1925年4月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1944年任行政村村长兼区联社理事。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战士、文书、宣传员、队员、指导员、干事等职。1953年转中科院,先后任人事科科长、组织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微电子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等职。曾立二等功1次,三、四等功多次。

烈士名录    王德 于书森 于书富 于孟云 于锡仁 于金山 赵洪斌 于增开 于兴堂 于金成 于世平 于兆亭 于钦孟 于介才 赵洪全

村庄领导人

友情推荐

  • 金帝集成灶海阳直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