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沟村

       南河沟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15′,北纬36°43′。东与高家庄相邻,西与鞠家庄接壤,北与北河沟村交界,南边靠近黄海,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距凤城街道办事处驻地1.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5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
  2018年,全村有170户,495人。有于、赵、孙、李、杨、徐、隋、姜、鲁、张、高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姓人口较多。



【大事记】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于姓建村。因建村于河沟之南,故命名南河沟村。
  1942年3月一股日军突袭新安村,本村于学福(时任第一区青救会长)在新安村被俘,押解至城里被杀害。
  同年9月本村解放。
  1947年11-12月国民党第五十四师进犯凤城,驻军南河沟村。群众损失严重。
  1954年本村成立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本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4年全村扩建自来水蓄水池,全村修复自来水管道,更换全村电源线路。
        2015年村中交通主路和村中道路亮化绿化美化,打造全市美丽乡村。
        2016年村安装路灯,铺装路边石,浆砌水沟,建设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
        2017年建设村委办公楼,全村路面硬化。打造烟台市级美丽乡村。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52年,成立了南河沟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30余人。
  人民生活    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2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18万元。2000年,全村人均存款5000元。2002年,全村有摩托车56辆,电话120部,彩电152台,电冰箱65台,洗衣机22台。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1988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新房区建房320多间。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
  集体福利   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0年,村投资3万元,村民集资1万元,安上电灯。1981年,村投资6万元,修建大口井1座,部分地成为水浇田。1987年,村投资3万元,村民集资2万余元,建成自来水蓄水池,村民吃上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     1943年,于德伍、于德敏、于淑贞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同年,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20余人支前、参军。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8名。2018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29名。1943年8月至1984年12月,先后有于德伍、于德敏、于万章、于洪申、于学文任党支部书记。1985年1月,于学强任党支部书记。1999年4月,于学洋任党支部书记。2015年10月于海鑫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3年,村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97年8月,于学豹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00年4月,于学彬任村委主任。2014年9月于海鑫当选村委会主任。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学奎(女)、于万章、于洪申、于德信、于德先、于学斌、于学阳、于学豹、于学彬、于海鑫。
【人物】
【功德榜】 
  榜1:
  榜2:
  榜3:
烈士名录   于德才   于万增   于德卿   于学福   杨庆祥

   撰稿 (网站通讯员):于学胜           
   审稿:于海鑫(村两委领导)

村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