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乡村旅游:如何让“淡季”焕发生机

发布时间:2018-12-14      浏览次数:1313

一、冬季乡村的“冷”与“热


比起其他季节,冬季因为天气寒冷,各地乡村旅游都遇上了“淡季”,很多农家乐、民俗体验园等乡村旅游景点也似乎都进入了“冬眠模式”,从之前门庭若市的场景变成门可罗雀的萧条现状。但事实上,人们的休闲需求从未因为季节而消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想度过一个有乐趣、有意思的冬季。加上临近过年,所有人奔波忙碌了一年都渴望与家人团聚,多陪伴家人,这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一家人外出旅游,一同游玩娱乐。所以,如何抓住需求,使乡村旅游在冬季也能打出一手好牌,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二、如何提升冬季乡村旅游

想要做好冬季乡村旅游,要牢牢抓住乡村冬季环境特点,抓住游客需求,研发、创新运营新模式,推陈出新,打造特色,冬季也许不再是让各大农业主心寒的季节,也不再与旅游无缘,乡村旅游也就能打出一手独具特色的冬季牌。

 一是增加冬季旅游产品创新,特别是在冰雪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方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冬季民俗旅游产品;

二是完善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冰雪旅游目的地要提升道路进入性,加强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防止欺客宰客等事件发生;

三是要加强冰雪旅游、乡村旅游等品牌供给和需求引导,让游客去有品质的旅游目的地。“希望国家增加以冰雪旅游为核心的冰雪经济的产业链长度和附加值,尽快推出国家冰雪旅游等品牌工程,让优质企业更兴旺。


三、冬季旅游产品开发要点

外寒内暖,动静相宜

冬季户外寒冷,冰雪和低温资源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冬日休闲活动。室内要保证温暖,特别是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区,更要重视冬季取暖。在温暖的室内开展娱乐、戏水、泡温泉、手工 DIY、文化体验,将会极大丰富冬季旅游活动内容。要充分研究室内外活动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穿插进行,动静皆有,以舒缓为主,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日夜一体,有声有色

冬季白天短,夜晚长,应利用冰雪、光照等资源尽可能丰富白天的旅游体验。夜晚要保证室内环境的温暖,适当开展文体活动,如音乐会、美食会、歌舞演艺、泡汤水疗等,以此驱赶冬季夜晚情绪低落、伤感的不佳状态。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适当开展户外篝火晚会、冰雪灯会等。要增加活动空间的色彩度和声效感,以此克服季节性不利因素,促使大家积极参与,提高人们的兴奋度和喜悦感,进而强化体验感受。


 冬藏进补,舌尖诱惑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随着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此谓“天人相应”。冬季是“封藏”的季节,此时食补,可以发挥最佳功效。冬季旅游应充分发挥美食的旅游吸引力,可以多开发如火锅、乱炖、粥羹等汤水类饮食,适当增加具有参与性的烤制类饮食,驱寒暖胃;还要创新冬季美食的制作、烹饪和进食方式,增强视觉观感和游客体验;最重要的是要开发冬季养生药膳,引发舌尖和健康双重诱惑。另外,还要重视餐具、就餐环境的文化创意,提升美食的文化魅力和后续效应,如口碑宣传、实物购买。


喜乐佳节,浓情游玩

冬闲时节,华夏先人创造了各种节庆,以此抒发情感,憧憬未来,充实生活。这是冬季旅游开心快乐、增长见识、提高效益的重要资源,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 一是注重春节等全国性节庆引发的游乐、餐饮、购物等活动,提高活动的创新性和娱乐性。

  • 二是挖掘地域性和民族性节庆中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创意时尚包装,使之具有体验参与性。

  • 三是对于圣诞节、情人节等外国节庆应借鉴其真善美的精神内核,适当以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转化呈现,即本土化,这是外来文化发展的必然,更是增强休闲体验价值的必需。

  • 四是应通过节庆旅游产品关注亲情、人情、友情弱化甚至物质化的不良现状,强化人们的情感建设和精神温暖。

  • 五是重视冬季文化中与春季、秋季的因应关系,并开发成复合型季节旅游产品,扩大冬季旅游的内涵与外延。




保障安适,后顾无忧

相比其他季节,气候条件让冬季旅游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放大游客的不安,极大减弱游客冬季出游的意愿,因此旅游服务供给方要搞好保温保暖,让游客能及时喝到热水,吃到热饭,洗到热水澡,温暖住宿;要搞好简单必要的医药服务,不让感冒、腹泻等小毛病影响游兴,甚至恶化成病痛;要及时发布低温冻害、救援救助和交通票务信息,并努力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