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坞村

       明洪武四年(1371年),先居者从江西省九江县迁此建村。因建村处有五个圆土丘,其形若珠,故命村名五珠。后由于村名被时人戏曰:“五猪”,遂改称珠五,逐渐演变为朱坞。
  朱坞村位于海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1°03′,北纬36°43′。东与毛家庄相望,西与齐沟崖村、小泊子村为邻,北与吴家埠村、南野口村接壤,南与路疃交界,紧靠威青公路,隶属二十里店镇。距新市政府驻地15公里,东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公顷,粮田面积204公顷,果园面积6.3公顷,桑园面积9.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以及苹果、蔬菜等。自1990年后村庄大力发展大棚种植业。
  2018年,全村有769户,2097人。有丁、于、王、孙、由、李、张、胜、郝、荆、沙、阎、谭、宋、赵、唐等16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9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6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5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18%、27%,人均纯收入3296元。

【大事记】

  1942年本村解放。
  1954年本村成立了互助组,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投资20万元,建成大口井1座。
  1984年本村新建校舍53间。
  1992年村投资在四大洼接通电网供电,为日光温室大棚提供服务。
  1997年投资50多万元,铺设地下管道,67公顷粮田实现了滴灌。
  1997-2000年建河桥3座。

        2001-2005年期间打造村庄水泥道路800米。

        2006-2008年期间硬化村中心街300米。

        2009-2014年期间硬化村南道路400米。通村路1200米。

        2015年村东、村西、村中心道路全部硬化。

        2016-2018年起开始建设海阳市级美丽乡村,村庄逐步实现“五化”。打造自来水井2口,村庄建设自来水净化设备。期间投资180万元对村庄及大棚区域进行农网改造,上200kva变压器8台,解决了全村用电困难。

        2019年起成立腾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9年由清华主任去党委争取指标修建村中、村西水泥路1600米(6米宽),使村中主干路全部硬化,村民去大棚区业已全部硬化;分别用220钻头打井深123米一口、126米一口、138米一口,村中购置2台纯净水净化设备,改善了村民饮用水质量。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67.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43公斤,总产96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643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3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60公斤,总产129万公斤。
  1992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2002年,全村有蔬菜大棚500个,27.3公顷,果园6.3公顷,桑园9.3公顷。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66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178万元,畜牧业收入482万元,林、渔业收入4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建国后,从事草制艺品、针织品生产。改革开放后,全村相继建成了面粉加工厂、油坊和建筑队等30多家个体企业,从业人员250人,常年收入234万元。
  2002年,第二产业有从业人员260人,收入546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46万元,建筑业收入300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先后办起理发、电气焊、机械修理、商店、集市贸易、运输等。
  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0人,收入84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56万元,商饮业收入450万元,服务业收入281万元,其它收入53万元。

        2019年起村两委带领腾丰果蔬种植业合作社走向新辉煌。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朱坞小学。1956年,成立朱坞完小。1965年,完小改称朱坞联办中学,学生300余人。1984年,本村出资6万余元,建设新校舍,后又改称朱坞中心小学。1997年,本村出嫁姑娘李秀梅在烟台为村捐资5万元修建学校。现有教职工25人,学生370人。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35人。朱坞秧歌是“海阳大秧歌”的主要流派之一,1990年获得海阳县政府表彰。村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专家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到2002年,有1人获得高级农艺师职称,4人获助理农艺师职称,20人获技术员职称。

【人民生活】

        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00公斤。1975年,全村收入37.5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8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440辆,摩托车175辆,电话250余部,彩电520台,电冰箱85台,洗衣机8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1986年,村统一规划房屋建设。到2002年,村民居住以瓦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2019年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张元庚来朱坞村发展丁春万、于丕兴、孙茂斋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成立党支部,丁春万任党支部书记,孙茂斋任党支部副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进行土地改革,组织支前队150余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本村有烈士28人,其中干部1人。1949年10月,村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40余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81名。2019年全村共有党员79名,4个党小组。自建立党支部以来,曾有孙茂斋、丁国信、由桂欣、丁永奎、于丕宽、于丕作、王传礼、刘炳信、丁桂田、丁桂国、丁宝勤、丁宝年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4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自成立村政府以来,曾有孙茂斋、王秀芳、由桂欣、郝立顺、于英、丁国信、由思源、丁永奎、孙宝荣、于丕作、王传礼、丁桂田、丁桂国、丁树同、丁树钢、丁宝年、由清华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

【村庄人物】


榜一:

榜二:

榜三:
  

        赵似祖字怡庭,号秋客。清嘉庆二十一年(1818年)进士。曾任刑部广西司主事,升授太原知府。著有《希音阁》诗集。祖籍赵疃,自其祖父起,迁到本村。
  丁铭德1945年8月,被胶东军区授予民兵模范光荣称号。1993年去世。
  丁永义1918年生,中共党员,曾任德州军分区后勤部长(副师职)。
  丁军1923年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连长、营长、团后勤处处长、北京卫戍区后勤部部长等职。
  于光义1923年生,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合肥陆军学院院长等职。
  丁国德1923年生,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党支部书记、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南京空军军事处处长等职。
  丁宝瑞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1952年3月参加工作。1982年11月在担任海阳县丛麻院蚕种场场长时,被烟台地区行政公署评为劳动模范。享受荣誉津贴。
 

【烈士名录】  

        孙德山  由思平  孙瑞卿  丁枝德  丁永积  丁兴德  于培法  于臣  张仁水王秀竹  由万年  孙进发  于树村  孙明  丁国祥  由文悦  王臣  孙先  孙盛福  王宝远  张仁义  孙桂  刘庆水  丁俊德  孙盛武  丁国玉  孙德良  孙玉高

村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