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村

概况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朝廷从山后(今山西、河北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迁民到山东各州县。其间,山后人张匡合,迁入现凤城先锋村东南角安家,以姓命村名为张家庄。
  明洪武十年(1377年),大嵩卫指挥兼镇抚蒋懋修之先人从张家口迁入,在现凤城正西0.5公里处建村,以姓命村名蒋家庄。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在望石山之南,龙头港之北,张家庄、蒋家庄所在地设置大嵩卫。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从江苏、安徽、湖广、福建移民大嵩卫。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卫设县后,县城即设于大嵩卫驻地,称在城,后改称城里。
  1942年改海阳城里为凤城,村行政设四个里。1945年将四个里分为统一村、建设村、先锋村、群利村、胜利村、巩固村、民生村等七个村。
  统一村位于凤城十字路口东北方,地处东经121°14′,北纬36°42′。东邻高尔夫球场,西连建设村,北依望石山,南邻先锋村、胜利村,紧靠黄海,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318户,911人。有赵、高、刘、鞠、于、荣、王、薛、梅、杨、邵、李、宋、叶、孙、安、张、汪、贾、朱、纪、吴、马、罗、梁、谢、阎、韩、臧、冷、吕、徐、范、丛、辛、姜、许等姓,均为汉族。
  大事记

  1939年4月日军飞机轰炸城里,城里高小被炸毁,连同民宅,共毁房百余间。
  1940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日)日军侵占城里。
  1941年1月国民党第二十六旅秦毓堂暗地投降日军,率部进占城里,并盘踞海阳南部及东部,日军撤离。
  1942年9月16日国民党投降派秦毓堂部被八路军击溃,其残部逃窜至行村被收编。城里解放,10月改名凤城。
  1947年11月7日国民党第五十四整编师(师长阙汉骞)进攻胶东窜入海阳侵占凤城及周围部分村庄35天,杀害干部群众,返乡地主反攻倒算,抢掠金银财宝,被解放军围歼,残部于12月11日从海上逃窜。
  1949年7月狂风、暴雨、海啸成灾。
  1955年村成立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为一个高级社。
  1973年本村通电。
  1981年10月全村用上自来水。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高凤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5年成立党支部,高凤梧任村党支部书记。1949年,本村党员身份公开,有党员7名。2002年,全村有党员34人。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高凤梧、孙鑫、赵连瑞、高振福、薛吉寿、孙永华、薛奉先、赵凤吉、赵成斌。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9月16日凤城解放,设一、二、三、四里,本村为一里,里长薛芝亭。1945年撤四个里,分设七个村,本村为统一村。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薛希渠、鞠炳训、辛秀卿、王裕礼、孙永华、薛吉寿、高振福、汪喜芝、高凤、王福洲、赵凤吉、赵成斌。

人物

  简介赵作舟(1616-1692)字乘如,号浮山,大嵩卫城里人。祖赵廷策、父赵景星,皆为宿儒名师,治学严谨。赵作舟天资颖慧,记忆过人,又因生于诗书门第,耳濡目染,少年时代即崭露头角。县试,名列榜首;乡试,得中解元。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任东平府学正,上官重其才学,荐于朝廷。金殿策对,赐同进士出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户部江南司员外郎时,朝廷破格委其主考贵州。因其严明公正,众举人为其献“春风泽黔”颂辞。后遭谗陷,萧条归里,键户治学。一生著述甚多,所撰《浮山诗文集》、《文喜堂诗文集》、《鲁湘春秋》,均经翰林院批准,在山东、湖南付梓问世。《山左诗抄》选其诗词22首,《海阳县志》载其文章8篇,诗歌32首。
  赵虽生于士族之家,但同情民众疾苦。曾在京都赋诗“凤城(旧时对京城的美称)千万户,车马若游龙,漫自矜多足,谁人怜老农!”77岁时忧愤辞世。
  胡文伯(1696-1778)字偶韩,号友仁。由副贡授济南府学训导,在任六载,士林翕服。清雍正四年(1926年),特旨引见,授河南禹州知州。嗣后,五任同知,两任知府,一任江南苏松粮道,三任司吏。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擢升安徽省巡抚,清正廉明,民称“胡青天”。死后名列国史馆《名臣列传》。
  赵丹犀(1881-1916)字秋芳,笔名爽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其间,受进步思潮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在上海主编《华魂晚报》,孙中山嘉其抱负,题词“风华正茂,有胆有识”,予以褒奖。1913年,毅然将自己所分家产金樽一对,玉佩两枚,白银2000两,卖田80亩(共分120亩)所得款项,悉数资助革命。孙中山欣然命笔,为其题一横幅:“毁家纾难,忠义可风”。1915年,赵丹犀奉孙中山之命,奔赴云南,投效于护国军蔡锷麾下,合力讨袁。1916年,在四川泸州同袁军交战中,壮烈牺牲。
  韩秀兰(1930-1947)女,幼年随母讨饭度日,12岁给地主当丫头,备受饥寒、凌辱。1942年县城解放后,在反保长、斗汉奸、减租减息、土改复查斗争中,起了骨干作用。1945年被选为村青妇队副队长。1947年冬,国民党五十四师进犯海阳前夕,韩秀兰积极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带领爆炸组巧埋地雷。敌人进村后,炸死敌连长1名,毙伤敌兵3名。
  国民党五十四师占领凤城后,韩秀兰隐蔽在群众中,秘密从事工作。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狱中高唱革命歌曲,蘸着鲜血写“共产党万岁”、“穷人要翻身”等口号。恶霸之妻“白脸狼”到监狱威胁、利诱她“悔过自首”,遭韩秀兰厉声责骂,并被怒击一掌。国民党县长李耀亭、审讯处处长高一斋,用甜言蜜语、金钱衣物进行诱骗,韩秀兰更是横眉冷对,不为所动。
  敌人把妇女主任聂桂兰和她一同押赴刑场,先将聂桂兰四肢钉在墙上,施电刑杀害。高一斋威胁韩秀兰:“拒不招供,死在眼前。”她饮泪痛呼:“聂婶婶你死得有志气,我一定学你的硬骨头!”在刑场上,韩秀兰昂首高喊“共产党万岁!”刽子手以掌堵其口,韩秀兰咬破敌指,依然疾呼,慷慨就义,年仅18岁。
  赵宗岐192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工作,曾任青岛工商局科长,省人委秘书、副处长,军工局副局长,省统计局副局长、局长等职。1988年当选为省七届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许介文曾用名许启宪。1927年生,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1948年参加工作后,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科长、中国银行济南分行处长、中国银行总行行史编委会委员,并兼《楠柏诗社》社长等14种社会职务。发表论文40余篇,诗词300多首,散文、杂文400余篇,多种作品获奖。其事迹已被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诗人名录》、《山东作家人名大辞典》等。
  许志青曾用名启箴。1930年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47年7月参加革命。1948年随军南下。1953年7月中央财经学院毕业。曾任军队卫生员,中国银行华东区行青年团宣教干事,上海市分行专职信贷员、信贷信息组长,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市政府财贸信息站理事等职。曾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受到上海市府领导、人民银行总行等部门的批转采用和表扬。连续三年获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物价调研综合一等奖,获上海市分行突出贡献奖。
  谢保忠大校军衔,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法庭庭长。
  王继烈1932年3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副研究员。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卫生员、护士、医助、医师,上海建工局职工医院外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上海医科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副院长等职。曾被评为上海石化总厂、上海市金山区优秀共产党员。
  鞠长绪1935年10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8年8月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在辽宁省粮食厅科学研究所任技术员、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等职,从事粮油机械设计研究、加工工艺研究及科技管理工作。曾先后完成了科研课题12项,粮油工艺设计5项,并取得5项研究成果,受到各级奖励。
  许启尧1936年9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9年毕业于山东机械工学院,在济南第二机床厂工作。曾任施工员、设计员、室主任、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铸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山东省铸造协会理事等职。1989年,获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烈士名录 李树培 杨树生 何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