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郭城镇位于海阳市北部,距市政府驻地39公里。东与乳山、牟平相连,北与栖霞交界,西与徐家店镇接壤,南与朱吴、发城镇相邻。《海阳县续志》载:“唐武德初,析观阳、廓定二县,未久亦省。”《于氏族谱》记:郭城一度为廓定城,廓、郭音近,沿用中将“廓”字的“广”去掉,称为郭城。1945年,设郭城区。1956年10月,设郭城乡。1958年9月,改设郭城公社。1984年4月,改设郭城镇。1995年12月,撤战场泊乡,所属16个村划归郭城镇。2000年12月,撤山西头乡,所属10个村划归郭城镇。
  2002年,全镇辖72个行政村,16041户,4.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
  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属于山区丘陵地带,主要有晶山、黑山、林寺山、元宝顶、三海山等山脉,其中林寺山海拔534米,面积8平方公里,为郭城最高峰。境内有海阳市库容量最大的建新水库。
  全镇辖区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及水果、干果等,其中果业是郭城的支柱产业,素有烟台“果城”之称。1997年,本镇西古现村苹果园被列为省长经济林示范园。2002年,全镇干水果面积达3333公顷。
  2001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654万元。年末全镇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亿元。200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8597万元,人均纯收入3045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5%、21%、14%。

大事记

  1915年成立海阳县第三高等小学堂。
  1940年2月11日上午日伪军1000余人扑向战场泊村,残杀手无寸铁的群众64人,抓走数人。杨日恩弟兄三家被杀得一人不剩,全村财产损失达10万元。
  1941年2月7日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在郭城区成立,驻地择善村。
  同年3月26日八路军进驻,郭城解放。
  1942年2月海阳师范在本区开学,校长由县长张维兹兼任。
  同年6月15日胶东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参议员大会在后夼村召开,选举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第七旅旅长姜黎川为参议长。
  同年8月1日胶东党政军民6000余人,在战场泊村隆重集会,纪念“八·一”建军节。胶东军区政委林浩和司令员许世友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同年10月胶东建国学校在郭城成立,学生分住上、下十字夼村。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兼任校长。
  同年11月23日日军开始胶东大扫荡,4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前夼村,搜捕八路军伤病员。为了保护亲人,村长于渭洲全家6人被害,另有27名村民惨遭屠杀,6人被抓走,制造了震惊全县的“前夼”惨案。
  同年胶东桂山药房在桂山村建立,为胶东解放区第一个经营药品的公营单位。
  1943年5月郭城区小学教师抗日救国会成立,于国纶任会长。
  1945年2月25日胶东区行政公署、胶东军区在港里村(时属牙前实验县)联合召开群英大会,许世友出席大会。会议评选出各行各业英雄38名,海阳民兵赵守福、于化虎、于凤鸣、纪洪福、栾恒悦、纪常胜等,被评选为胶东民兵英雄。
  1946年根据中共东海地委指示,海阳民兵工厂被编为环海兵工厂第五分厂,厂址迁至郭城。半年后,被胶东军区后勤部统一改编。
  同年秋胶东师范(中师六个班,初师两个班)迁往河南村办学。1948年初停办。
  1947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在河南村召开牙前、乳山、海阳三个县部分小学行政干部座谈会。
  1951年11月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区展开。
  1958年开展大炼钢铁运动,浮夸风严重,加之自然灾害,导致全镇连年饥荒。
  同年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海阳七中在郭城建立。
  1965年6月国家拨给本县36台手扶拖拉机,分配给发城、朱吴、郭城3处公社的36个大队,本公社始用拖拉机耕地、运输。
  同年78名青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郭城。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12月7日河南村鞭炮厂发生爆炸,炸死l0人、重伤3人,炸毁厂房22间、民房l8间,直接经济损失达5.1万余元。
  1991年北朱村青年姜学斋,历时两年研制成功的吉纹斋锡镶紫砂茶具,被国家外交部定为国宾礼品。先后被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199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农业部长刘江等莅临西古现村视察。
  1997年通过省先进文化乡镇验收。
  1998年通过省体育示范乡镇验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47年以前,常年粮食亩产50公斤左右。1947年土改复查,粮食亩产提高到65公斤。1979年,粮食亩产35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00公斤,总产2282万公斤。农作物播种面积872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85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39公顷,粮经作物比为3:1。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达到31780万元,其中农业20845万元,畜牧养殖业9286万元,林业612万元,渔业121万元,其它916万元。
  第二、三产业2001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960人,产值85868万元,利税8358万元,其中利润4923万元。第三产业,全镇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545户,从业人员3069人,产值48335万元,利税3866万元,其中利润2416万元。进出口总值42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42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2家,合同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9万美元。
    2002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983人,总收入10113万元,其中工业5997万元,建筑业4116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241人,总收入6704万元,其中运输业2602万元,商饮业1906万元,服务业2196万元。
    本镇集市贸易较为发达。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郭城就成为全县重要的集市之一。2002年,全镇有5处集市,2处山会、节山(农历四月初九日,郭城山会;五月初四日,郭城节山)。上市摊位1490个,上市人数2.3万人,年成交额2353万元。


2002年郭城镇集市简况表


┌───┬─┬──┬───┬───┬──┐
│市场 │集│上市│年成 │上市 │设立│
│名称 │期│摊位│交额 │人数 │时间│
│   │ │(个)│(万元)│(万人)│  │
├───┼─┼──┼───┼───┼──┤
│郭城 │四│740 │1600 │1   │清初│
│市场 │九│  │   │   │  │
├───┼─┼──┼───┼───┼──┤
│西古现│三│280 │290  │0.5  │1986│
│市场 │八│  │   │   │  │
├───┼─┼──┼───┼───┼──┤
│松树夼│二│160 │120  │0.2  │1991│
│市场 │七│  │   │   │  │
├───┼─┼──┼───┼───┼──┤
│建新 │三│60 │40  │0.1  │1994│
│市场 │八│  │   │   │  │
└───┴─┴──┴───┴───┴──┘
┌───┬─┬──┬──┬──┬──┐
│战场泊│一│250 │303 │0.5 │1984│
│市场 │六│  │  │  │  │
└───┴─┴──┴──┴──┴──┘


  特色产业干水果生产是郭城镇的特色产业之一,素有烟台“果城”之称。1994年,本镇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国家万亩干果基地镇。1997年,被烟台市政府列为市长干果科技示范园、烟台市干果生产规模乡镇。20世纪末,全镇板栗面积达到1333公顷,主要有“石丰”、“处暑红”等优质品种,有533公顷进入盛果期,常年产量110多万公斤,收入800多万元。全镇苹果面积达到1333公顷,主要有红富士、新红星、王林、嗄啦等十几个品种。其中,所产“林峰”牌红富士苹果,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远销新加坡等地。2001年,苹果总产量4000万公斤,总收入5600万元。
  20世纪90年代,西古现村先后投资93万元,从以色列引进设备,建成计算机自动化微喷工程,使133公顷果园实现了从汲水、输水到田间灌溉全过程自动化。1997年,被山东省林业厅定为省长经济林示范园。同时,围绕发展果业生产,狠抓了社会化服务。充分利用309国道和烟凤公路贯通全镇的优势,在全镇建立起了四个果品集散地,兴建了西古现果品批发市场,促进了全镇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农业部长刘江曾亲临视察,对本镇的水利建设及果业生产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曾多次予以报道。

社会进步

  文教卫生2001年,全镇有各级各类学校13所,有教职工323人,其中专职教师314人,在校生5448人;文化体育场所2处;医院1处,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54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镇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571人。
  人民生活2001年,全镇人均存款余额2100元;拥有电话6400部,电视机1.5万台,机动车辆8214辆,其中个人拥有8207辆,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

名胜古迹

  廓定城位于郭城村。唐武德初年置,旋废。
  灵云寺位于戴家村北部。原为玉皇庙,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夏旱,乡人乞雨于玉皇,巧逢天生乌云若龙,旋降甘霖。遂重修古刹,改名灵云寺。此处群山环叠,谷深径曲,颇为僻静。抗日战争时期,住持和尚了缘(俗名王然),明披袈裟,暗投日军,杀害中共党员、抗日志士,并以“八阵图”迷惑群众,污辱妇女,骗取财物。1942年11月,被抗日民主政府逮捕处死。1944年春,于此设立胶东蚕业改良总场,1949年,更名为南院蚕场。1962年,移交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南院试验场。